壮哉!忧哉——初识哈尔滨宾州水泥75万吨“熟料山”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壮哉!忧哉——初识哈尔滨宾州水泥75万吨“熟料山”

2014年07月11日 09:13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建材报》   

  这是一座山,是用75万吨熟料硬生生堆出来的一座大山,当地人称之为“熟料山”。

  赶上晴天,大风卷起的粉尘震天蔽日。待到尘埃落定,方圆几公里内的房顶上,汽车上,路边的灌木上积压着一层厚厚的粉尘。

  赶上雨天,熟料山旁黑水四流,熟料发白掉号,沦为废材。

  4月15日,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联合调研组在走进了这座熟料山的所在地,哈尔滨宾州水泥……

  还没进入厂区就看到晨雾里勾勒出的黑色线条,远远得矗立在厂区深处,层层叠叠。“宾州水泥的厂区是傍山建的吗?”调研组记者问到,随行的工作人员苦笑着答道:“哪里是什么山啊,那是我们厂区里的滞销的熟料堆,有75万吨!。”

  一句话让车里所有调研组的成员都震惊了对于这些经常接触水泥生产和销售的老记者对熟料再熟悉不过了,熟料是水泥生产过程中必经的步骤,是经过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预热分解及熟料的烧成等多个步骤制成的,是水泥的必备原料。建国初期,国家基建步伐加快,水泥供不应求,所以当时的水泥厂并没有熟料堆。但近几年来水泥市场行情日趋走低,各水泥企业将来不及卖出去的熟料囤积起来,就成了熟料堆,而且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导致熟料堆在逐渐的变高、加大。可是的75万吨的熟料堆也太夸张了,即便业内的资格最老记者也是平生仅见。想到这,记者举起手里的相机对准了熟料山……

  晨雾散尽,熟料山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座几十米高的大山,抬头望去,淡蓝色的天空和黑灰的熟料山形成鲜明的对比,万里黑涛,层恋叠嶂。熟料山黑色的线条在蓝色的天际中一直延伸到厂区边上,山脚下的铁轨上,几节用来运送熟料的火车车皮在熟料山的映衬下显得渺小可怜。

  经济日报产经部主任严书文伸手抓起一把熟料,在手中使劲搓了搓,几乎没什么粉末。转身对宾州水泥总经理张玉华说到:“这熟料质地紧密,是优质的产品啊!”

  “我们宾州水泥生产的熟料质地非常好,这堆熟料我们几乎不太遮盖。”滨州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华说道。然而转眼看看身前的熟料山,张玉华刚才兴奋的神情又黯淡下来,似乎自言自语道:“就是想遮盖一下也没有这么大的苫布啊!”

  “这么大的熟料山,堆了很长时间吧?”不知谁问了一句,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于本良苦笑道:“这一山的熟料就是今年冬天堆起来,原来市场行情好,根本用不着熟料堆,可近几年来东北地区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熟料堆也在逐年递增。2012年囤积了20多万吨,2013年是40多万吨,今年75万吨!这么一大堆的熟料即便是市场行情最好的是也要半年多才能消耗掉啊!”

  站在他身边的中国建材报副总编辑钟云华边听介绍,边在手中的本子上飞快的记着,期间不时的抬头看看眼前的熟料山,眉头紧缩,若有所思。

  中国经济网电视中心记者王岩举着摄像机或远或近的取景,但却难以拍到熟料山的全景,索性把摄像机塞到包里,招呼道:“我们到熟料堆上去看看吧!”说着就往熟料堆上爬,主管水泥生产的副总经理张文清在旁边喊道到:“危险!快下来,熟料山太高,找辆车拉你们上去。”

  驱车赶到熟料山头,车一停稳,整个山头都弥漫着汽车撩起的粉尘,记者刚要下车,却被张文清一把拉住,随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口罩塞到记者手里。“山上边粉尘严重,安全第一。”待尘埃落定,张文清才打开车门,引导着记者来到熟料山崖边。

  熟料山上的“景致”与山下着实不一样,这是一个梯形的熟料山,山顶的面积很大且地势平坦,那是运送熟料的货车常年碾压的结果,仅仅是山顶的面积差不多能顶得上5、6个篮球场。

  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厂区瞬间变成了“山下”一角,似乎成了熟料山的附庸,已然分不清是厂区里的熟料山,还是山间的水泥厂。经济日报内参部记者吴浩在熟料山上走了一圈,不禁感叹道:“这山还真是大啊!”张文清苦笑道:“可不嘛,现在这都快成东北一景了,人都说好货不愁卖,可现在……”说着,张文清沉默了,只是远远的望着厂区大门口,“宾州水泥”那几个大字。

  宾州水泥作为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看家企业”,一直是其他企业敬仰、甚至渴望赶超的目标,可如今75万吨扬起的粉尘似乎也让宾州水泥这几个字门上了一尘灰色。

  “作为国企,为了解决行业问题,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可我们的勇气从哪里来?当让是法制机制给予我们的保障和权力。”离开宾州水泥时,张玉华的话重重地敲打在记者的心坎上。古有愚公移山的典故,赞美的是“知难而进、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可“愚公精神”的底线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山不加高”,可宾州水泥面对的是每天都在“加高加大”的熟料山,再不出台管理机制,后果可想而知。

  “此情‘何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回头看看这个75万吨熟料山,之前壮观之感已经隐去了,随之而来的“熟料山何处去”的忧虑。这个压在“东北老大”的胸口上大山,也是很多水泥企业的心病,更是水泥企业在产能过剩中无法掌控命运的痛。

  面对着75万吨的熟料山和“老大”的“言传身教”,更让我们明确:正确的行业协调机制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