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生产”为企业解燃眉之忧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错峰生产”为企业解燃眉之忧

2014年07月11日 08:40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建材报》   

  在第一阶段的调研走访中,大家一致认为,采暖季水泥错峰生产,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切实的利益。

  有数据表明,东北地区冬夏季温差大约40度左右,环京津地区的温差也在30度上下,那么,北方冬季生产水泥熟料的能耗,平均要增加15%以上,这其中既包括燃煤所产能的能耗,水泥熟料二次倒运所产生的油耗,同时,冬季天寒地冻,增加了物料破碎和粉磨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能耗。冬季统一停产,势必会减少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能耗。

  “倘若冬季错峰停窑4个月,整个北方地区即可减少煤炭消耗436万吨,减少烟气排放1774亿立方米,错峰生产无疑是为环境治理做了一个减法。仅吉林省就可减少水泥产量700万吨,冬季可减少煤炭消耗112万吨,减少烟气排放455亿立方米,节约煤炭22万吨,节约成本14569万元。”于本良用数据证实了这一观点。

  接着又从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一般要存放大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水泥熟料强度平均降低4个兆帕,不仅仅严重影响吉林水泥企业冬季生产的水泥熟料质量,每个兆帕平均成本3元,每吨掉号损失12元,错峰生产可以减少掉号损失8400万元。

  同时,每吨熟料的保管费用在7元以上,倘若错峰后减少700万吨库存量,既可减少保管费用4900万元。

  “冬季生产700万吨熟料,需要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21亿元,要到10月末产能消耗完毕,资金占用长达半年,倘若全部改为夏季生产,可以减少财务费用7350万元。”于本良分析。按着这样的数据,如果实行错峰生产,吉林水泥行业将节约成本费用3.25亿元,降低率达到15%以上。

  除了产能过剩,缓解雾霾以外,实现“错峰生产”的另一大意义应该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待。吉林亚泰集团集团(辽宁)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亚春认为,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运转率极低。以去年为例,亚泰铁岭的运转率只有54%,整个区域开工率明显不足,导致经济下滑。如果错峰可以实现,对企业下一步的良性循环带来了新的生机。

  辽宁是水泥严重过剩的重灾区,也是最早“自救”的省区。2010年全省水泥行业全线亏损,从当年12月1日起,辽宁连续四年,每年的十一月份到四月份,全省基本停产。2011年在辽宁东部地区试验停窑两个半月,调整了当年供需关系,效益也有很大的提升,很好的拉动了市场,2012年部分企业尝到了“错峰生产”的甜头,年底已经有大量企业主动停窑。2013年辽宁中部地区的11家大企业停产之后,全省熟料削减了980万吨,占中部地区的30%,停窑4个月减少了1580万吨。

  “错峰生产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改善了员工的劳动条件,避免冬季因寒冷和冰雪等原因造成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顾成正对“错峰生产”的益处,做着这样的总结。

  英雄所见略同,原国家建材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孙钤也曾这样总结:“水泥企业可以在停窑期间进行窑炉检修、节能技术改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入手,既能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煤耗电耗,减排烟气和氮氧化物,又能循环利用废弃物、消纳城市垃圾等,使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也能为缓解北方环境压力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我们走访吉林省亚泰水泥伊通有限公司时,总经理张振良说的一段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若真正这样,那真是求之不得,这是我们多年的愿望。该停产的时候,大家统一停下来多好呀,对环保有好处,也能恢复市场有序竞争的秩序。我们也大可放心地利用停下来的时间,进行技术改造、员工培训,从节约能源、减排达标和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方面面都有利。我们也不用天天提着一颗心,不敢停产,又卖不出去,这熟料一天比一天堆得高,我们经历的是难熬的‘水深火热’呀。”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