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兼并重组 变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

2009年08月11日 16:16   来源:半月谈   

  在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布局“洗牌”中,如何找准结构调整方向和切入点,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与前些年相比,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所处的国际背景已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产业收缩、新兴经济体竞争加剧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抓住产业链中最富价值的关键环节,实现国产化配套,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价值链,彻底跳出“拉美化”产业畸形的陷阱,最终实现由要素推动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靠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的转型。

  不能轻言放弃传统产业,可走高新科技转型升级之路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体经济所受的冲击集中暴露了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备、工业附加值不高、技术储备不足、对资源与外需依赖过重等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从此前公布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在传统产业内部增加技术含量,降低高污染、高能耗成本,以此提高中游产业集聚的附加值水平。可以说,传统产业要走出困局,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作为我国最大的轻纺基地之一的浙江绍兴,虽然去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支柱产业纺织行业也一度陷入困境,但在政府和企业的联手推动下,中低端产品的高新技术化正在成为当地纺织业应对危机、实现突围的新转机、新动力。

  在今天的绍兴纺织行业,一个共识已经形成:高端产品肯定有高新技术含量,但高新技术不一定只存在于高端产品中,传统行业中的中低端产品同样也可以高新技术化。绍兴中国轻纺城建设管委会主任周如生说,我国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的传统行业中,纺织是最能转化吸收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之一,目前包括数码印花、高分子与纳米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带动绍兴纺织产业整体“变脸”,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嵊州领带产量约占全国90%,金融危机的倒逼压力加快了全行业的“装备革命”,目前当地已经拥有进口高档电脑提花剑杆织机1300多台。由于设备的高科技化和生产数控化,当地领带企业已有效解决了领带抗皱、防菌等技术难关,并致力于世界最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绍兴市经贸委主任楼建明说,有人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其实夕阳产业只存在于在国际分工中没有存在价值的产业。在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国家赶上来前的几年、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现阶段在传统产业利润空间还没有充分挖掘前,绝不能轻言退出。即使将来一些企业基于用工成本考虑把加工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研发、营销与品牌依然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如当初欧洲纺织产业向中国转移一样。国家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应高度重视延长包括纺织产业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的生命周期等问题,其中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应是最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途径之一。

  科学布局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

  “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主动权取决于新兴产业的发育程度。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国家把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目的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在十几个省市采访了解到,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关键支撑点的新兴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新兴企业层出不穷,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网络游戏增长依然超过了70%,电影票房收入增长了35%,动漫产业增长超过40%。目前约有1万家与动画有关的公司,每年生产10万分钟动画节目,赶上了日本,预计今年将达到12万分钟。可以说,涵盖了传统文化产业、设计业、广告业、咨询策划业和软件业的创意产业,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已成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暖流。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长沙、武汉等,都立足于自身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正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有时是一种体制变化,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时是一种产业支撑,如汽车产业、房地产业等。近几年来,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给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了很多机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既可有效缓解能源短缺与气候变化带来的约束,又可能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占领“后石油时代”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新兴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存在不顾条件盲目上马,缺乏布局、无序竞争的情况。为此,专家呼吁,接下来国家应出台全国性的产业布局规划,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另外,针对新兴企业难以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技术优势”无法化为“市场优势”,“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困难重重的现实问题,国家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真正帮助新兴产业实现从实验室技术到产品领域的突破。

  鼓励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变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

  目前,虽然我国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仍有待提高,产业战略联盟远没形成,缺少“行业领袖”,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金融危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各类企业合纵连横、兼并重组的高峰期已经出现。江苏省经贸委副主任戴跃强说,在经济调整期,企业兼并重组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也是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2008年10月16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浙江远东化纤集团出资9亿元,与属于国资的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一道,重组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华联三鑫”。原来“华联三鑫”的3条生产线,自今年3月底全部恢复生产已经4个多月。稳定的运行表明,这家在去年金融危机中身处绝境的亚洲最大PTA企业,在重组后起死回生。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被三家绍兴本地企业参与重组的“江龙印染”,也传出恢复正常生产的消息。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一连串的龙头企业资金链危机,或者说是企业成长危机后,绍兴纺织业又一次突出重围。关于这个产业的种种流言和担忧也随之开始消散。

  “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普遍性模式,浙江绍兴的纺织产业也不例外。然而,最近绍兴的块状经济正呈现诸多新变化,产业内部从开始“简单叠加”变为“有机嵌入”。专家认为,过去的块状经济好比用布袋扎紧的土豆,打开就散掉;现在的绍兴,则出现了像串串葡萄一样连接紧密的真正产业集群的萌芽。

  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延伸产业链,变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依旧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相道说,长春市依托“一汽”整车产能很大,但地方配套能力非常弱,配套率只有23%左右,操控软件、光电设备等科技型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配套业务不是靠市场协作,更多是靠领导感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附加值低,国内的工厂大多只埋头管生产,而在研发、设计、物流、供应、品牌等环节的链条参与度都很低,这些环节大部分都被国际垄断巨头控制,未来我们要在这些产业链的点上进行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真正把“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应该在产业集中度较高地区鼓励企业自愿组织行业协会,搭建合作平台,集中行业内科研力量突破难点技术环节,实现产业内部升级,并以技术合作、利益分成为纽带,组合优势企业,打造产业联盟。(张先国 丛峰 陈国军 王勉 车晓惠 陈忠华 刘军 孙英威 周国洪 吕福明 李亚彪 )

(责任编辑:牟修锐)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