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国是:"一折通"乐农家 好政策不要"玻璃门"

2009年03月09日 14:45   来源:人民日报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加起来每亩地补贴超过了70元,钱直接打入银行存折,中央惠农政策是‘真金白银’呀!在黑龙江,受益于‘一折通’的有1809万农民。”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鸿斌说,今年黑龙江农村良种补贴资金将突破13.5亿元,每个农民近80元。

    姜鸿斌说,粮补资金实实在在到了农民手中,让农民安心种粮、快乐种粮,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业物资装备补贴力度,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家电下乡  实惠入户

    本报记者  薛原  李刚

    “家电下乡,就是要为广大农民送实惠、送文化、送科技,不仅能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更重要的在于,这有利于改善民生,体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政策倾斜。”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说。

    李东生说,“家电下乡”工程推行三个月来,仅TCL彩电就销售了50多万台,每台由国家为农民补贴13%。农民朋友不仅少花钱,而且,下乡家电都是针对农村市场特点研发的,因此很受欢迎。同时,还可以加快落实农村水、电、通讯等网络的基础建设,将环保节能理念推广到农村,使农村家庭普及节约型生活方式。

    好政策不要“玻璃门”

    本报记者  徐锦庚  马跃峰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有好的政策,更要从群众的视角考虑操作细则。否则,一些政策措施初衷虽好,却经常碰到‘玻璃门’,让人们看得见摸不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市市长张建国说。

    张建国说,以农民工子女上学为例,有的地方一边请他们到指定学校读书,一边要家长交纳高额借读费,并出示迁出证、暂住证、计生证、租购房证。交不上钱,找不齐“四证”,农民工子女就无法上学。济南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不仅拨出专门资金,还拆掉“门槛”,为农民工家庭送去“贴心饼”。5年来,济南市共建设25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解决24749名农民工子女入学。

    “欠发达不能欠百姓,穷财政不能穷民生。对于国家的惠民政策,欠发达地区也要坚持‘大小不漏项、多少都给足、确保有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承德市市长张古江说,要继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标来实现,加大财政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给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潘跃)

    “去年我国医卫事业的财政投入2400多亿,医疗费用平均个人负担比例已由以往的60%下降到45%。”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建议,合理配置医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医生资源作用,制定政策让更多的医生进家庭、进社区。

    (本报记者  朱虹)

    “有了社保‘安全阀’,农民挣钱才敢花。这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认为应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建设。

    (本报记者  曲昌荣)

    “企业要做好实现、维护、发展职工根本利益的‘小民生’,更要在‘大民生’观的指导下发展企业、服务社会、惠及人民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铁路局局长武汛说,“大民生”体现在太原铁路局,就是做好人民群众关注的买票、运货、乘车等工作,想方设法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鲍丹)

    “今年国家实行的扶贫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扩大为4007万人,这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积权建议,扶贫要变“输血”式扶贫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致富本领的“造血”式扶贫。

    (本报记者  陈仁泽)

      “养老保险制度应当突破地域界限,实现全国‘漫游’。”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市长傅铁钢说,国家应尽快出台“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能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庞大的跨省区务工者解除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贺勇)

(责任编辑:梁丽霞)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