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十年辛苦发展 从零开始的奇迹

2008年11月10日 09:29   来源:通信产业报   
    在2G时代,中国手机产业经历了产量从零到5亿,技术从零到自主产权,品牌从零到走向世界;也经历过从颠峰摔至谷底的徘徊、自省,经历过在市场纷繁中的抉择。拭去2G时代的汗水和泪水,携着积淀的财富,国产手机企业将在3G舞台收获真的喝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的街道上看到大哥大还会吸引艳羡的目光,而目前在城镇乃至部分乡村都能实现人手一机,国产手机在10年中,从产量、技术到品牌实现了飞跃发展,转战3G之时,中国手机产业已经开始以全新的面貌严阵以待。

    产能:从零到五亿

    在前不久中国手机市场发展20年成就报告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2006年全国手机产量达到了4.8亿部,比2005年增长了58.2%,出口手机3.85亿部。”而在十几年前,这些数字还都是零。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手机产业链的成长。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芯片研发、手机设计、配套元器件到整机制造等完整的生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手机配件采购洽谈会、手机产业园等产业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国产手机企业的生产制造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手机业最初的发展是为国际手机巨头代工,如东方通信与摩托罗拉、中科健与三星、波导与萨基姆,其合作时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贴牌生产模式让国产手机在产能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01年底,国产手机产量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2%。之后随着国有品牌的建立,自产自销模式逐渐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批新的代工企业正在迅速占领市场,据了解,去年代工生产的手机1.0995亿部,占全年手机生产量的22.9%。同时,原国产手机巨头东方通信转型代工,并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新的手机生产格局又将产生。

    另一方面,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获得手机生产牌照的企业已经超过80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亿部。但据预测2007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的需求量只约为1亿部,严重过剩的产品积压考验着弱势企业的生存能力,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莫玮曾表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手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应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强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认真预测、分析手机市场的变化趋势,提高市场的开拓能力。

    技术:从空白到自主产权

    中国手机企业起步大部分依靠与国外企业合作,借助国家政策支持,“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2002年,不少企业还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时任TCL移动CEO万明坚坦承:“目前我们的研发不强,所以要合作。”而波导内部人员也认为“如果自己研发,即使成功,市场机会也早失去了。”2003年,国产手机企业全面“丰收”,但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著名专家李进良教授认为中国企业的“以市场换技术”方式并没有成功,国内企业并没有获取生产技术,而是在浮躁地做表面功夫。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胜利只是销售渠道的胜利。2004年的国产手机进入低谷期,并开始潜心致力于自主研发。

    在这其中,联想成为依靠自主研发稳住市场的典范。2003年初,联想移动作出了全面向自主研发转型的决定,11月推出彩屏手机,虽然由于研发周期过长错过了最佳销售时间,但2004年销售量还是增长了63%。

    2005年,联想开发基于联发科芯片平台的拍照和多媒体手机,年底实现销售600万部。今年3月,他们发布了基于微软WindowsMobile6中文版手机——联想ET600,志在智能手机市场。自主研发策略助力联想在国产手机溃败时保持不败之地。

    目前,虽然自主创新仍然是国内企业的软肋,但中国已经建立了TD-SCDMA和移动数字电视自主标准,其必将带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增多,并且在芯片、操作系统、外形设计、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以中兴、华为、大唐、联想等为代表的手机生产企业已经走在前列,争取更多的自主专利技术。

    品牌:从科健到中兴、华为

    2002年的科健曾经以“第一品牌”名扬全国,今天却已经不见踪影,“品牌”定义也在产业格局的变更中被改写。

    在国产手机的发展轨迹中,2001~2003年,其依靠强大的渠道支持、铺天盖地的宣传,曾经一度占领国内55%的市场份额,也打造了波导、TCL、夏新等知名品牌,明星代言成为当时最具影响效应的品牌宣传模式。而后,外资企业不断深入本地化策略,占领中小城市,挤压国产手机市场,2004~2005年,曾经的名牌集体失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品牌打造已不再是“张扬造势”那么简单,真正优秀的品质成为消费者心中真正的品牌定义。

    手机企业核准制实施以来,大批新进企业意图分一杯羹,但有IDC的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3G手机逐步占据主流地位,未来预计中国至少有35个手机品牌消失,供给过剩和无法跟上3G终端技术的步伐将是这些品牌隐退的主要原因。

    但少数几家手机厂商,如中兴、华为等在3G手机方面表现出迅猛增长势头,特别是运营商的定制采购规则,让这些品牌如鱼得水,技术底蕴又将为“中国品牌”描述新的定义。

    此外,随着业务细分的驱动,差异化手机策略也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多普达、宇龙酷派等的独特定位已经在市场上得到认可。

    3G临近,国标TD-SCDMA的优势以及运营商定制的优先权被认为是国产手机崛起的契机。TD-SCDMA论坛秘书长陈昊飞曾经表示:正在进行的2万部终端测试中,国产企业的产品占居主导,这正反映出国产手机企业在这一领域是具备参与竞争的基础和条件的。

    国产手机大事记

    1996年,第一部国产手机诞生;

    1997年,东方通信成立中国第一条手机生产线;

    1998年,科健率先推出GSM科健KGH-2000型手机;

    1999年,在国外品牌占据中国市场的情势下,中央发布“五号文件”,指出“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支持国产手机成长;

    2000年,波导、TCL、夏新、科健等国产品牌开始与洋品牌在价格、渠道上展开竞争;

    2002年,国产手机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去”策略,积极开辟国外市场;

    2003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5.7%,并首次超过了国外品牌;

    2004年初,国产手机业绩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出货量从49%下降到46%,销售额从42%下降到37%;

    2004年4月,世界上第一部TD-SCDMA手机由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2005年,手机牌照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

    2005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在重庆诞生;

    2006年7月,中兴通讯研发全球第一款TD-SCDMA(3G)/GSM双模双待3G手机——ZTEU350面世。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