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青海质量行”系列活动,在青海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已成功打造为青海省质量工作的金字招牌。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共同组织的这项活动,以智力支持为先导,以资源对接为纽带,以宣传推广为羽翼,历经三年深耕,在高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重质量、提标准、强品牌的热潮,为青海省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了澎湃动能,工作成效斐然。
一是高端智库云集,为产业提质“把脉开方”。活动成功构建了一个高层次、广覆盖的质量提升对接平台。三年来,累计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刘敏及相关司局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自力等顶尖专家,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权威学者,更汇聚了海尔、中国一汽、吉利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实战专家,形成了强大的“外脑”支持。专家团队足迹遍布西宁、海西、玉树等地的23家代表性企业和机构,深入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等特色产业一线,通过现场调研、“质量义诊”、专题辅导等形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解答技术难题,为高原产业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障和前沿思路。
二是品牌活动升级,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月”系列活动的规模与影响力持续升级。活动内容从2023年的40项激增至2025年的75项,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宣讲、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诚信倡议、品牌故事大赛、现场观摩交流等,成功将“质量第一”的理念从政府层面推向企业、深入社会,有效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质量、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构建了质量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是宣传声势浩大,使高原质量“声名远扬”。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央媒引领、全媒体跟进的强大传播矩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进行了高频次、深度的重点报道,单篇阅读量超百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一线调研专题节目连续4期深入解读高原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全网转载量逾百万。同时,大量省内外政务媒体和专业门户网站持续关注,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格局,显著提升了青海质量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高原质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四是成果转化扎实,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活动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促成了多方资源的有效对接与成果转化。一方面,成功引入顶尖企业资源和专业机构,为青海企业在高原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制定等方面探讨合作;另一方面,专家资源有力支撑了高原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的谋划与建设,特别是在3H高原认证、高海拔户外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前瞻性成果。联合制定《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服务总体要求》与《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团体标准,其中“江源巧姑”大通护工服务标准成为全国护工服务领域首个团体标准,为全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海方案”,实现了从经验传承到标准引领的跨越。青海家宴服务标准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标准深度融合,推动高原餐饮业从经验传承转向标准引领,推进青海特色餐饮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展示高原美食文化的高质量名片。
三载耕耘,硕果盈枝。“中国质量万里行•青海质量行”三年行动以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举措,全面提升了青海省质量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智力引进、宣传推广、资源对接与标准创新,探索出一条依托高原特色资源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质量支撑,更为持续深化质量强省战略明确了实践路径。(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