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并非“缩小版”成人鞋

2024-07-02 10:39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发布,一项是“通用”要求,另一项是“通用”之外的“例外”。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官网发布《鞋类通用安全要求》《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特别强调《鞋类通用安全要求》“适用于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鞋类产品”。那么,《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与通用要求相比有何不同之处?面对通用要求,为何童鞋并不适用?

  6月24日,两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桑军指出,《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之所以能够独立于“通用”要求而“平行发布”,就在于童鞋自身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都存在认识误区,将童鞋简单地视为‘缩小版’成人鞋,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桑军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脚型、骨骼、肌肉等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童鞋的设计和物理安全要求应区别于成人鞋。而且,不同的化学物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危害也有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特殊性,制定更为严格的化学物质限量标准。

  与《鞋类通用安全要求》相比,《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的技术差异也主要体现在物理安全和化学物质限量要求两方面。

  “《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鞋子的有效跟高做了特殊要求,规定不应大于25毫米。”桑军说,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足部骨骼尚未定型,长期穿着鞋跟高的童鞋可能会出现脚拇指外翻等足部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儿童的足部和脊柱发育,出于这一考虑,标准在设计时从严进行了要求。

  在化学物质限量方面,《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化学物质种类要求更多,指标要求也更严格。例如,标准中增加了重金属(铅、镉)、N-亚硝基胺的含量要求,对六价铬(≤3 mg/kg)、甲醛(婴幼儿鞋≤20 mg/kg、儿童鞋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75 mg/kg、儿童鞋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300 mg/kg)、邻苯二甲酸酯(婴幼儿鞋:DINP、DIDP、DNOP三种总量<0.1%,DEHP、DBP、BBP、DIBP四种总量<0.1%;儿童鞋:DEHP、DBP、BBP、DIBP四种总量<0.1%)也作出了比通用要求更严格的规定。

  作为亮点之一,《童鞋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严格了婴幼儿鞋小附件要求,对于不可拆卸小附件,将原有的单项拉力测试调整为“经规定拉力测试后的小附件(脱落的、损坏但未脱落的)不应有可触及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

  “此前的标准重点考虑附件设计中存在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没有考虑拉力测试后新产生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的情况。”桑军说,婴幼儿对外界的探索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很多时候也喜欢用手甚至用嘴巴去感知。鞋上色彩鲜艳、式样新颖的小附件可能吸引着儿童用手指拉扯、抓揉,甚至用嘴巴去咬。因此,标准规定拉力测试后脱落的小附件或者损坏但未脱落的小附件不应有可触及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以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鞠然)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童鞋并非“缩小版”成人鞋

2024年07月02日 10:39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发布,一项是“通用”要求,另一项是“通用”之外的“例外”。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官网发布《鞋类通用安全要求》《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特别强调《鞋类通用安全要求》“适用于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鞋类产品”。那么,《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与通用要求相比有何不同之处?面对通用要求,为何童鞋并不适用?

  6月24日,两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桑军指出,《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之所以能够独立于“通用”要求而“平行发布”,就在于童鞋自身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都存在认识误区,将童鞋简单地视为‘缩小版’成人鞋,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桑军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脚型、骨骼、肌肉等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童鞋的设计和物理安全要求应区别于成人鞋。而且,不同的化学物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危害也有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特殊性,制定更为严格的化学物质限量标准。

  与《鞋类通用安全要求》相比,《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的技术差异也主要体现在物理安全和化学物质限量要求两方面。

  “《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鞋子的有效跟高做了特殊要求,规定不应大于25毫米。”桑军说,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足部骨骼尚未定型,长期穿着鞋跟高的童鞋可能会出现脚拇指外翻等足部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儿童的足部和脊柱发育,出于这一考虑,标准在设计时从严进行了要求。

  在化学物质限量方面,《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化学物质种类要求更多,指标要求也更严格。例如,标准中增加了重金属(铅、镉)、N-亚硝基胺的含量要求,对六价铬(≤3 mg/kg)、甲醛(婴幼儿鞋≤20 mg/kg、儿童鞋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75 mg/kg、儿童鞋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材料≤300 mg/kg)、邻苯二甲酸酯(婴幼儿鞋:DINP、DIDP、DNOP三种总量<0.1%,DEHP、DBP、BBP、DIBP四种总量<0.1%;儿童鞋:DEHP、DBP、BBP、DIBP四种总量<0.1%)也作出了比通用要求更严格的规定。

  作为亮点之一,《童鞋安全技术规范》进一步严格了婴幼儿鞋小附件要求,对于不可拆卸小附件,将原有的单项拉力测试调整为“经规定拉力测试后的小附件(脱落的、损坏但未脱落的)不应有可触及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

  “此前的标准重点考虑附件设计中存在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没有考虑拉力测试后新产生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的情况。”桑军说,婴幼儿对外界的探索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很多时候也喜欢用手甚至用嘴巴去感知。鞋上色彩鲜艳、式样新颖的小附件可能吸引着儿童用手指拉扯、抓揉,甚至用嘴巴去咬。因此,标准规定拉力测试后脱落的小附件或者损坏但未脱落的小附件不应有可触及的锐利边缘和锐利尖端,以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责任编辑:鞠然)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