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起草《建议》谈如何采取措施减少病毒传播

2020年02月09日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9日讯  记者日前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获悉,为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中国科协支持下,近日成立专家组专门起草了一份《关于减少冠状病毒传播的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呼吁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实施“分区接诊、集中诊治”,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染路径,遏制疫情扩散。同时,面对目前外地务工人员返城高峰,建议各城市社区医院的“筛查”进一步前移至“单位”和“住区”,要逐日筛查疑似(如发热)的员工,住区要重点对易感人群(如老人)防护提出建议和督查,有条件(便携式检测设备)的上门排查。

  专家们认为,任何公共卫生规划设防标准都不可能对小概率的超常未知事件进行配置,这就决定了这一道大坝往往难以完全阻遏突发的高传染病毒的暴发。因此,现在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首诊环节“瞬时过载”和传染概率“人为放大”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初期恐慌性就医阶段最为突出。

  首诊“过载”是“瞬时”引起的,用空间对冲时间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城市规划方法在抵御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主要领域。

  “分布式”首诊和“集中式”收治的规划原理,就在于用“空间换时间”——在“瞬时”加厚“首诊”这一大坝最薄弱的环节,为后续的“集中式”诊疗赢得时间。

  专家认为,这一建议针对所有城市。“分区接诊”应当是北京这样处于防控阶段城市的重点;“集中诊治”应当是武汉这样疫情已经大规模扩散的城市的重点。

  疫情失控的城市在短时间内成倍扩大诊治能力是必须的,其中与规划关系比较大的就是空间。除建设集中式的“小汤山”医院外,也可在主要定点医院周围紧急征用民用资源如招待所、学校、酒店等。如果说“分区接诊”是向前加深防疫战线,“集中诊治”就是向后加深防疫战线。“分区接诊”是优先,“集中接诊”是保底。两者共同构成防疫的纵深。

  对于外地务工者较多的城市,面对返城高峰,专家建议,在城市规划上社区医院的“筛查”应当进一步前移至“单位”和“住区”,单位要逐日筛查疑似(如发热)的员工,住区要重点对易感人群(如老人)防护提出建议和督查,有条件(便携式检测设备)的上门排查。

  专家认为,社区医院(医疗点)就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储备”,平时可以像普通医院那样接诊,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可以迅速改造为大医院的特殊门诊,承接“瞬时”暴增的首诊。每个社区还可配备特殊车辆,平时作为公交,紧急情况下召回改为应急流动门诊。社区内的退休医生、私人医疗从业者甚至医学院的学生,可登记为“预备役”医生,接受防传染培训。

  社区医院的作用只能用来最大程度减少集中传染,缓解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第一时间给核心医院带来的冲击,并不能用来承载不断涌来的感染者。如果说“北京抗击SARS的一个成功做法,就是快速建立“小汤山”医院。“小汤山”的选址既要便于隔离(水源下游、远离人口密集地区),又要便于利用城市既有设施(医院、道路)和外部支援(靠近物流、机场)即以核心医院为依托,向前,迅速建立多个社区门诊,向后,建立庞大的病床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构筑起抵御突发事件冲击波的大纵深防线。(岚焉)

(责任编辑:苏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