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记者 郭文培)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在北京昌平开幕。活动紧扣“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主题,整合“政产学研医金”优质资源,构建协同创新集群,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记者从大会获悉,我国医药工业加快创新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占工业总量3.7%,31家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两百亿,创新成果数量实现快速增长,48个创新药、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高水平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达到43款,其中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的有40款,跨国企业研发进口3款。
论坛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下文简称“前100位企业”),它源自《2024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的客观数据,由综合册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100位的企业构成。其中,2024年北京市共有12家企业入选前100位企业,仅次于江苏省的16家,与浙江省共同位列第二。
据了解,北京市明确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坚持高位调度、系统推进,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的城市。“十四五”期间,北京共上市12款创新药,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添4款重磅品种;获批54款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北京昌平聚焦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持续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过去三年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3%,形成千亿产业集群,保持了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和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承办。主论坛上,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医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医药政策与产业发展作主题发言,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聚焦人工智能与超限制造、免疫学与生命健康、新型药物递释系统等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头部医药企业家围绕实践分享经验,展示企业在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场还开展了多场圆桌对话研讨,围绕医药创新、产业链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