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非急救拟不得“打”救护车送医院

2021年04月15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张楠

  非急、危、重患者今后想“打”救护车去医院,可能不行了,“急救”与“非急救”在进行医疗转运时,将分类服务和管理。今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决定(草案)。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17年实施,但仍有急救站点建设不足、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不畅等迫切问题亟待解决。

  “急救”与“非急救”将分类服务

  为了防止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占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保障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真正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草案提出,院前医疗急救与非急救医疗转运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非急救医疗转运不得占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对非急、危、重患者,调度人员告知其通过非急救医疗转运方式解决。

  非“急症”患者也有因患病而出行困难的难题,该如何解决?对此,考虑到人民群众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实际需求,政府在将非急救服务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全部剥离,严格依法落实院前救护车不得用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以外其他活动的规定,防止非急救服务占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资源的同时,应当加紧制定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的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因此,草案附则中增加一条,规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管理办法。

  急诊依病情“分级救治”“预检分诊”

  国内多家医院进行的一份联合调查曾显示,当询问病人为何“选择急诊而非门诊”时,近半数病人竟是因“急诊检查速度快、等候时间短、白天没有时间看病”而选择看急诊。

  为了确保急诊真的能够“救急”,草案提出,按照急诊分级救治原则,根据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实施预检分诊,保证急、危、重患者得到优先救治。同时,及时与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完成患者交接,避免院前救护车以及车载设备、设施滞留。

  此外,草案提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院前救护车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建设洗消站点,配备洗消设备。

  AED等急救设备设施将有配置规划

  去年,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工作,未来更多公共场所将配AED。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的急救能力是对公众生命健康安全多一份保障的重要基础,在公共场所推广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设施,是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比较关注,政府正在大力推进。

  为此,草案提出,北京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医疗急救需要,制定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医疗急救设备设施配置规划,并组织实施。

  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统一调度

  草案提出,在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应急、重大活动保障需要的情况下,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红十字会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社会医疗救援力量,应当在政府统一指挥调度下,参与医疗救援保障工作。

  草案还提出,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学校、景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安全保障需要配置医疗急救设备设施和药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开展医疗急救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急救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郭博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非急救拟不得“打”救护车送医院

2021-04-15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非急、危、重患者今后想“打”救护车去医院,可能不行了,“急救”与“非急救”在进行医疗转运时,将分类服务和管理。今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决定(草案)。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2017年实施,但仍有急救站点建设不足、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不畅等迫切问题亟待解决。

  “急救”与“非急救”将分类服务

  为了防止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占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保障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真正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草案提出,院前医疗急救与非急救医疗转运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非急救医疗转运不得占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对非急、危、重患者,调度人员告知其通过非急救医疗转运方式解决。

  非“急症”患者也有因患病而出行困难的难题,该如何解决?对此,考虑到人民群众对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实际需求,政府在将非急救服务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全部剥离,严格依法落实院前救护车不得用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以外其他活动的规定,防止非急救服务占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资源的同时,应当加紧制定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的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因此,草案附则中增加一条,规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管理办法。

  急诊依病情“分级救治”“预检分诊”

  国内多家医院进行的一份联合调查曾显示,当询问病人为何“选择急诊而非门诊”时,近半数病人竟是因“急诊检查速度快、等候时间短、白天没有时间看病”而选择看急诊。

  为了确保急诊真的能够“救急”,草案提出,按照急诊分级救治原则,根据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实施预检分诊,保证急、危、重患者得到优先救治。同时,及时与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完成患者交接,避免院前救护车以及车载设备、设施滞留。

  此外,草案提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院前救护车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建设洗消站点,配备洗消设备。

  AED等急救设备设施将有配置规划

  去年,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工作,未来更多公共场所将配AED。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的急救能力是对公众生命健康安全多一份保障的重要基础,在公共场所推广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设施,是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比较关注,政府正在大力推进。

  为此,草案提出,北京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医疗急救需要,制定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医疗急救设备设施配置规划,并组织实施。

  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统一调度

  草案提出,在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应急、重大活动保障需要的情况下,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红十字会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社会医疗救援力量,应当在政府统一指挥调度下,参与医疗救援保障工作。

  草案还提出,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学校、景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安全保障需要配置医疗急救设备设施和药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开展医疗急救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急救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郭博文)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