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北京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

2021年01月21日 13: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0年,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重型柴油车、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人努力,天帮忙”,经过全市共同努力、区域协同,在气象条件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标志性、历史性突破,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为全球其他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借鉴。

  数 读

  大气环境质量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继续保持最优;二氧化硫(SO2)累计浓度为4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保持在个位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M2.5为优良的天数达到33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0.2%。

  水环境质量

  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总体稳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2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I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在60%以上,无劣V类断面。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提前一年达到“十三五”设定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 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

  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较明显,较2019年分别下降9.5%、17.6%、21.6%;SO2持续保持个位数的极低浓度水平。PM2.5浓度首次实现“30+”。

  ——“蓝天”含金量持续提升

  2020年,PM2.5为优良的天数达到33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0.2%,较2013年增加126天,相当于2020年平均每周7天中就有6.3天为PM2.5优良天,而在2013年仅不到4天。

  ——连续322天无PM2.5重污染

  2013年~2020年,北京市PM2.5空气重污染显著缓解,2020年连续322天无PM2.5重污染,而2013年中最多连续87天无PM2.5重污染,连续无重污染日增加了235天。

  ■ 聚焦“一微克”行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精准治理VOCs污染

  2020年,北京市坚持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组织开展VOCs专项治理行动。优化升级,累计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13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71家,保持动态清零。源头替代,严格实施胶粘剂、涂料等产品VOCs含量国家限值标准,加强宣贯和培训解读,推动企业提前做好产品切换。深度治理,将VOCs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53家企业完成“一厂一策”深度治理。严格执法,开展印刷、石化、工业涂装、汽修等重点行业和加油站、储油库VOCs专项执法检查,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实施五轮“点穴式”执法,精准查处涉气环境违法行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实现了VOCs排放量刚性下降,有力支撑了PM2.5浓度持续下降和臭氧(O3)浓度稳中有降。

  ——依法治理移动源污染

  依法治理移动源污染。2020年,北京市坚持“车—油—路”一体,加强移动源管控。完善法规,制定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问题导向,加大对超标车辆未复检合格又上路行驶的处罚力度;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制度,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优化结构,出台新一轮老旧车淘汰更新补贴、新能源货车运营激励等政策,累计淘汰6.5万辆国三标准汽油车,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0万辆,国五及以上标准车辆占比超过60%,车辆结构全国领先。强化监管,完善“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部门监督维修”模式,聚焦进京口、市内重点道路加强路检路查,实施精准“入户”执法;修订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管理规范,严厉打击检验机构违法行为;加强油品质量监管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的黑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罐车。“十三五”期间,移动源减排效果明显,对NO2浓度稳定达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科学治理扬尘污染

  坚持“平台共享、部门负责、执法规范、环保督察、信息公开”原则,推动施工、道路、裸地扬尘“三尘共治”。对施工工地,推广“天幕”全密闭施工,搭建视频监管平台,印发“绿牌”工地管理办法,鼓励引导施工单位绿色、高质量发展;对道路扬尘,按月对全市平原地区1800余条道路及各类工地出口两侧开展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压实属地和施工单位“最后一公里”责任;对裸地扬尘,创新开展卫星遥感“每月一拍”,对各区、各行业施工裸地管理情况进行识别评估,有效支撑属地和部门加强裸地扬尘精准治理。通过不断强化扬尘精细化治理,城市洁净度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平均降尘量预计为5.1吨/平方公里·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前列。

  ——巩固“无煤化”成果

  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燃煤消费总量下降到2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占比达97%以上。2020年,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先,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深挖能源结构优化潜力,坚持以电为主、因地制宜,完成122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未实施改造的村庄实现优质煤替代全覆盖,确保群众清洁取暖、温暖过冬。“十三五”期间,北京市SO2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连续四年保持个位数,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持PM2.5和O3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VOCs和氮氧化物(NOx)深度减排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尽最大努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唐琼 褚宏芍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