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逐梦幸福河湖】黑龙江佳木斯:治水兴水见真章 碧水清流湿地丰美现别样精彩

2020年10月29日 11: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秋日的佳木斯外滩公园微风吹拂,江面泛起层层涟漪。岸边,树木郁郁葱葱,花儿竞相开放,不少鸟儿在这里安下了家,快乐地鸣叫着,和人们的欢歌笑语交织成美妙的乐章。“水道旁铺上了木板,也干净了很多,我们幸福感得到了提升。”88岁的退休老人刘德安开心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整治后的松花江外滩公园深受市民欢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市民的褒奖正是对佳木斯市以河湖长制引领治理水生态文明成果的最大肯定。

  勠力整治 河湖长制呵护一江碧水

  佳木斯地处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腹地,2019年,水利部将松花江佳木斯段定为全国第一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河段之一。佳木斯市以此为契机,建设示范河湖,繁荣绿色经济,奏响了治水的最强音。

  在佳木斯市松花江边上,两年前,存在一家造船厂和一片夜市,不仅有碍泄洪,遍地的垃圾一涨水就冲到了松花江里。佳木斯市向阳区副区长倪生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当时夜市和龙佳船厂的搬迁是当时面临最大的难题,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抢前抓早,不等不靠,迅速落实的工作方式,完成夜市拆除和船厂的搬迁。

  松花江向阳区段的整治在佳木斯不是嘴上说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是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

  在拆除违章建筑物、船厂的同时,向阳区开展了“关爱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组织全区机关干部300余人、车辆 12台套对船厂搬迁后遗留的堆放物进行清除,共计清理垃圾1000立方米、清理漂浮物500袋,将沙滩环境彻底清理干净,使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并于2019年入选水利部开展的示范河湖建设。

  随便几块乱石、几块破布甚至是宣传丝带随便一围都能成为钓鱼爱好者的“蜗居”。“花花绿绿、乱糟糟”,江边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基层河长、佳木斯向阳区建设街道万力社区主任王淑鲲回忆起初任河长时的情景时表示,社区出门不远就是松花江大坝,之前她一天在大坝上捡垃圾就得好几麻袋,现在她每天都是“空手而归”。她说:“通过我们河长的示范和宣传,市民的保护河湖意识提高了,江河岸都越来越好。”

  在佳木斯,如今已设立四级河湖长3037名、河湖警长158名,同时设立河湖检察长11名,构建起“河湖长+河湖警长+河湖检察长”“三长”责任体系。

  软硬兼施,各种方法全面开花,向阳河段河道变得清洁了,违建和夜市拆除了,造船厂搬迁了,水生态和水环境改善了,曾经脏乱不堪的这里有了一个时尚的名字:外滩公园,深得市民喜欢。

  刘德安高兴地说,“如今的江水非常干净了,水面没有各类污染物了,岸边也清净了很多。我每天和朋友们要在这里度过至少一个半小时。”

  随着外滩生态修复配套提升工程的实施,绿化景观、休闲步道建起来了,河湖面貌、河湖生态改变了,人居生活环境提高了,也进一步发挥河湖的生态与休闲观光效益,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浩瀚旷野 三江平原湿地现原始生态魅力

  河湖湿地是多种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具有调蓄洪水,控制沉积、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等生态功能。富锦市持续实施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落地,湖泊湿地生态得以明显改善。

  一群群野鸭悠闲地在水面嬉戏玩耍、成群结队的飞鸟略过水面,并时不时俯身从江水里啄上一条鱼。近日,当记者走进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时,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正在上演。

  该湿地公园在2005年之前已全部被开垦成农田,2006年富锦市利用水利工程关闸憋水,一次性退耕还湿18000亩。同时,不断进行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如今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原始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水生植物繁多,睡莲、芦苇、水葱、香蒲等148种草本植物,纵横交错、绿洲涟漪。湿地内水渚密布、碧波荡漾,充满人与自然和谐的浩瀚旷野,彰显了三江平原湿地原始生态的魅力。

  而当夕阳西下,记者走进桦川县沿江景观带工程时,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

    夕阳西下的桦川县沿江景观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在实现示范河湖沿江两岸稻田增值、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桦川县投资2000万元,重点完善岸线基础设施、实施景观亮化和岸线绿化等工程建设,为沿江百姓打造主题景区、提供亲水休闲服务。展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悦福广场,以红色革命、英杰之光为主题的冷云广场,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生命广场,以现代农业、产业之光为主题的稻香广场延展呈现,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彰显幸福平安的县城魅力。

  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国河湖面貌普遍得到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样板河湖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郭文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