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四五”农作物种质创新成果显著

2025-11-20 08:39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重庆“十四五”农作物种质创新成果显著

2025年11月20日 08:39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

本报讯(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俐)山城重庆,梯田叠翠,物种丰饶,却也常年面临高温干旱与寡日照等挑战。如何让农业“芯片”——种子突破自然约束,扛起粮食安全与产业振兴的重任?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总结会上,“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十大农作物种质创新成果正式发布。一批具备“耐高温、抗病害、宜机收、风味佳”等突出优势的突破性新种质脱颖而出,为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硬核科技力量。

这十大成果,既有保障粮食安全的扎实举措,也不乏赋能地方特色产业的巧妙构思。

其中,“豆美”系列蚕豆开创了“食赏两用”新路径。它成功聚合了顶生花序、特异花色、抗病宜机收等优良性状,在形成粉红花海的同时,能实现亩产超200公斤的粮食产量,为巧妙破解耕地“非粮化”难题提供了独具匠心的“重庆方案”。

在打破技术壁垒方面,甘蓝雄性不育恢复系工具种质的创制,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使更多优异种质资源得以利用。而与重庆美食深度融合的柠檬香型花椒“丰香”“丰彩”“渝津香”,其芳樟醇含量较传统品种“九叶青”提升了480%,以其爆发式增香成为“丰都麻辣鸡”风味的灵魂担当,擦亮了重庆美食的金字招牌。

面向生产实际与市场需求,这批成果在提升作物抗性、适应机械化、改善品质上取得显著成效。

例如,抗晚疫病大果番茄“LBR1731”在保持“普罗旺斯”级优良口感的同时,将晚疫病抗性提升两个层级,显著减少了农药依赖。宜机收榨菜新种质“B6S”则通过培育根茎节高度达3.5厘米的特性,将机械化采收损失率从25%大幅降至5%,效率较人工采收提升10倍以上,有力推动了榨菜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在品质提升上,血橙“内秀”通过嫁接诱变技术,使花青素含量翻倍、甜度显著跃升,成功改写了血橙“色浅味酸”的历史。而超高蛋白春大豆“PC49”更以50%的蛋白质含量创下国内纪录,为南方大豆产业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核心种源支撑。

除具体品种外,在育种方法论与关键技术平台上的突破,同样构筑了重庆种业创新的坚实根基。

在方法层面,玉米雄穗耐高温鉴定技术、柠檬黄脉病智能识别技术分别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如同为抗逆育种装上了“火眼金睛”。同时,高胡萝卜素甘薯“渝红心”系列通过基因聚合技术,将β-胡萝卜素含量提升了5倍以上,引领功能营养型育种迈上新台阶。

基于这批成果打下的坚实基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耐热、耐寡日照等通用表型鉴定平台,着力构建种质资源数字表型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育种技术深度融合,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高质量数据集”全面支撑种业科技创新,让巴渝良种在沃野之上续写“丰景”。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