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咖啡馆并不浪漫

2024-09-05 11: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文艺青年的想象中,开咖啡馆自带浪漫属性。但它毕竟是门生意,“生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最初开咖啡馆时,贵阳GTS咖啡馆老板马晴还对这项事业有点儿浪漫的想象。她开店也很随性,“哪天想休息、想逛公园、想去旅游,关了店就去”。

  常常有客人特意带朋友过来,却吃了闭门羹。客人们终于不答应了,“逼”他们开一家“正常的店”。马晴笑道,这么多年一直在被客人推着走。

  最近,GTS咖啡馆老板张洋和马晴又开了一家面积三四百平方米的新店。他们每天在这里泡十一二个小时,却总觉得还没作好开业的准备。

  对他们来说,这里像家一样。新店装修期间,他们看到漂亮的家具、摆件,像仓鼠一样囤在家里,留着放到新店。

  张洋和马晴不喜欢参加竞赛,因为要耗费时间研究比赛规则,这跟他们的“佛系”格格不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媒体、探店博主“挖到”这家咖啡馆。

  马晴觉得:“我们活下来了,才会被看到。”

  从业10多年,马晴看到许多咖啡小店垮掉,有人回公司上班,有人到咖啡“大厂”工作,有人不服输,又重新开一家小咖啡馆……

  马晴记得,2020年GTS咖啡馆的电台街新店开张时,周围没几家咖啡馆,后来多了很多。“开咖啡馆的有千军万马,我们是踏着各种‘尸体’走到今天的。”

  黑石咖啡馆老板雷鸣认为,开咖啡馆绝对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喝咖啡跟开咖啡馆完全是两码事”。

  他开咖啡馆之后发现,连厕所都要自己打扫。除此之外,还得准备各种检查资料,非常繁琐。

  雷鸣几年前接手黑石咖啡馆时,仍然延续当时流行的“第三空间”定位——在咖啡馆办英语角、观影会等各种活动,本质上将咖啡馆作为社交空间。

  但随着营收一路下滑,他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需要提升咖啡品质,老老实实地回到“做好咖啡”这条专业道路上来。

  他和合伙人做了各种尝试,有段时间还需要到处打工来补贴咖啡馆。他们将咖啡馆彻底转型,不再办活动,而是用心研究咖啡豆、定期推出新品,这才扭转了下滑的趋势。

  “贵阳咖啡圈的同行很友好,大家会互相助推,而不是互相拉踩。”有时候,网友在黑石咖啡馆的网络账号留言,请他们推荐贵阳咖啡馆,员工会推荐好评度最高的几家店。

  雷鸣记得,“乔治队长”彭近洋多年前就邀请知名咖啡师到贵阳上公开课、做培训,“那时他还不是行业老大哥”。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本地整个行业的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贵阳市场上没有恶性竞争,比较健康”。

  如今,雷鸣已经从当年的咖啡行业小白成为前辈,他开始举办赛事、执裁,将他的经验传给更多行业新人。

  雷鸣曾在外卖平台上查询过,贵阳全市的咖啡馆或提供咖啡服务的场所多达3000余家。但贵阳的咖啡消费群体其实不算大,“熟客就那么多,可能周一去这家,周二在我家,周三去另一家”。在雷鸣看来,贵阳的享受型消费很多,咖啡馆只是其中之一。在贵阳街头,按摩、SPA、采耳等消费业态常见。

  但他也认为:“贵阳咖啡的行业品质很‘扛打’,不专业的咖啡馆开不下去。”他提到,小咖啡馆的更新淘汰都很快。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咖啡馆从业者,她告诉记者,最近有家咖啡馆倒闭,她花3000元收购了一台原价上万元的咖啡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SeekSeeking咖啡馆老板陈枭龙的咖啡课上,遇到一名年轻的咖啡馆店主。他尝试走低价路线,开业一个多月了,经营情况仍不乐观,可是店里也积攒了一些回头客,他还舍不得放弃。

  小咖啡馆不停地倒闭,新店不停地开张。在贵阳,这个循环还在继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鞠然)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咖啡馆并不浪漫

2024年09月05日 11: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文艺青年的想象中,开咖啡馆自带浪漫属性。但它毕竟是门生意,“生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最初开咖啡馆时,贵阳GTS咖啡馆老板马晴还对这项事业有点儿浪漫的想象。她开店也很随性,“哪天想休息、想逛公园、想去旅游,关了店就去”。

  常常有客人特意带朋友过来,却吃了闭门羹。客人们终于不答应了,“逼”他们开一家“正常的店”。马晴笑道,这么多年一直在被客人推着走。

  最近,GTS咖啡馆老板张洋和马晴又开了一家面积三四百平方米的新店。他们每天在这里泡十一二个小时,却总觉得还没作好开业的准备。

  对他们来说,这里像家一样。新店装修期间,他们看到漂亮的家具、摆件,像仓鼠一样囤在家里,留着放到新店。

  张洋和马晴不喜欢参加竞赛,因为要耗费时间研究比赛规则,这跟他们的“佛系”格格不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媒体、探店博主“挖到”这家咖啡馆。

  马晴觉得:“我们活下来了,才会被看到。”

  从业10多年,马晴看到许多咖啡小店垮掉,有人回公司上班,有人到咖啡“大厂”工作,有人不服输,又重新开一家小咖啡馆……

  马晴记得,2020年GTS咖啡馆的电台街新店开张时,周围没几家咖啡馆,后来多了很多。“开咖啡馆的有千军万马,我们是踏着各种‘尸体’走到今天的。”

  黑石咖啡馆老板雷鸣认为,开咖啡馆绝对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喝咖啡跟开咖啡馆完全是两码事”。

  他开咖啡馆之后发现,连厕所都要自己打扫。除此之外,还得准备各种检查资料,非常繁琐。

  雷鸣几年前接手黑石咖啡馆时,仍然延续当时流行的“第三空间”定位——在咖啡馆办英语角、观影会等各种活动,本质上将咖啡馆作为社交空间。

  但随着营收一路下滑,他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需要提升咖啡品质,老老实实地回到“做好咖啡”这条专业道路上来。

  他和合伙人做了各种尝试,有段时间还需要到处打工来补贴咖啡馆。他们将咖啡馆彻底转型,不再办活动,而是用心研究咖啡豆、定期推出新品,这才扭转了下滑的趋势。

  “贵阳咖啡圈的同行很友好,大家会互相助推,而不是互相拉踩。”有时候,网友在黑石咖啡馆的网络账号留言,请他们推荐贵阳咖啡馆,员工会推荐好评度最高的几家店。

  雷鸣记得,“乔治队长”彭近洋多年前就邀请知名咖啡师到贵阳上公开课、做培训,“那时他还不是行业老大哥”。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本地整个行业的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贵阳市场上没有恶性竞争,比较健康”。

  如今,雷鸣已经从当年的咖啡行业小白成为前辈,他开始举办赛事、执裁,将他的经验传给更多行业新人。

  雷鸣曾在外卖平台上查询过,贵阳全市的咖啡馆或提供咖啡服务的场所多达3000余家。但贵阳的咖啡消费群体其实不算大,“熟客就那么多,可能周一去这家,周二在我家,周三去另一家”。在雷鸣看来,贵阳的享受型消费很多,咖啡馆只是其中之一。在贵阳街头,按摩、SPA、采耳等消费业态常见。

  但他也认为:“贵阳咖啡的行业品质很‘扛打’,不专业的咖啡馆开不下去。”他提到,小咖啡馆的更新淘汰都很快。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咖啡馆从业者,她告诉记者,最近有家咖啡馆倒闭,她花3000元收购了一台原价上万元的咖啡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SeekSeeking咖啡馆老板陈枭龙的咖啡课上,遇到一名年轻的咖啡馆店主。他尝试走低价路线,开业一个多月了,经营情况仍不乐观,可是店里也积攒了一些回头客,他还舍不得放弃。

  小咖啡馆不停地倒闭,新店不停地开张。在贵阳,这个循环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鞠然)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