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不老莓”随餐饮料等三项目通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鉴评

2020年01月08日 17: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鉴评会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  1月8日上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在京对辽宁岭秀山矿泉饮品有限公司、江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同研发的黑果腺肋花楸果随餐饮料、果酒、果醋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三个项目的科技成果进行了鉴评。

  黑果腺肋花楸,又名“野樱莓”、“不老莓”,是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一种野生浆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不老莓”富含花青素、多酚、黄酮、白藜芦醇、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在所有浆果中排名第一,是蓝莓的6倍,多酚含量是葡萄的80倍。在所有的莓类水果中,“不老莓”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QRAC)抗氧化指数居首位。

  从2012年起,全球学术界对“不老莓”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基于“黑果腺肋花楸”产品的市场需求,2016年,辽宁岭秀山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在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建设了占地近万亩的“不老莓”标准化原料供应基地,建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不老莓”健康产业全产业链,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与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联合开展了随餐饮料、果醋、果酒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理事长、研究员王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席北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江正强,以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甘权共7位专家担任鉴评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南大学教授毛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陈铮、辽宁岭秀山矿泉水饮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晶晶及新闻媒体等参加了此次鉴评会。

  项目科研组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周志磊老师和史瑛老师在鉴评会上作了关于三个项目的技术报告,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原料“不老莓”中的花青素、原花青素及多酚等营养物质得到了有效保护,损失率大大下降,并改善了原料自带的酸涩口感。

  专家委员会在审阅有关资料、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黑果腺肋花楸随餐饮料生产技术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随餐饮料”概念和消费场景,开创了新的饮料品类。产品使用天然原料,香气清雅、酸甜适口、细腻圆润。产品中花青素和多酚等营养成分得到有效保护,含量比市场产品高50%以上,润肠通便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果醋和果酒生产技术项目,专家委员会认为,果酒项目生产技术能够快速进行酒精发酵,大幅降低原料中的苹果酸含量,口感醇厚丰满;果醋项目发酵采取流加发酵和分割发酵方法,原醋酸度达到了120g/L以上,产品入口甜润,回味悠长。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以上三个项目的总体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刘潇潇)

精彩图片

“不老莓”随餐饮料等三项目通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鉴评

2020-01-08 17: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