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张曙红:涌一分热发一分光 群力共治校园食品安全

2019年06月27日 11: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经济日报、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校园食品安全论坛6月27日举办。图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致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王岩/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7日讯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经济日报、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校园食品安全论坛6月27日举办。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在论坛上表示,学校食品安全需要社会群力共治,不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记者,都是或都将是父亲和母亲,校园里坐着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心中需要涌一分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用行动发一分光,共同守护好孩子的餐盘。

  张曙红表示,今年4月1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化了学校在学生营养健康方面的责任,着力建立全过程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在张曙红看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随着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何在实践中做好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张曙红表示,作为国家媒体中最深入、最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一直关注着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去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校长食品安全研讨班,邀请了一些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几十位中小学校校长,试图把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往深处做,往细处做。那次研讨班,让大家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上次的经验,本次论坛聚焦的问题更加具体,将着重探讨如何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提出的食品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嘉宾们将就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学校食育教育与多元化饮食需求、如何做好学校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行讨论,相信经过大家的思想碰撞,会产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想法和建议。

  “学校食品安全需要社会群力共治。不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记者,都是或都将是父亲和母亲。校园里坐着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心中需要涌一分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用行动发一分光,共同守护好孩子的餐盘,彻底杜绝霉大米、臭鸡腿等毒害、劣质食品在校园里再出现,让孩子们吃的更安全、更营养,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校长论坛在各位的帮助下,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专业。相信我们的论坛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校园食品安全。预祝论坛成功举办!”张曙红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以“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来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张曙红:涌一分热发一分光 群力共治校园食品安全

2019-06-27 11: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经济日报、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校园食品安全论坛6月27日举办。图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致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王岩/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7日讯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经济日报、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二届校园食品安全论坛6月27日举办。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在论坛上表示,学校食品安全需要社会群力共治,不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记者,都是或都将是父亲和母亲,校园里坐着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心中需要涌一分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用行动发一分光,共同守护好孩子的餐盘。

  张曙红表示,今年4月1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化了学校在学生营养健康方面的责任,着力建立全过程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在张曙红看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随着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何在实践中做好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张曙红表示,作为国家媒体中最深入、最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一直关注着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去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校长食品安全研讨班,邀请了一些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几十位中小学校校长,试图把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往深处做,往细处做。那次研讨班,让大家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上次的经验,本次论坛聚焦的问题更加具体,将着重探讨如何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提出的食品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嘉宾们将就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学校食育教育与多元化饮食需求、如何做好学校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行讨论,相信经过大家的思想碰撞,会产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想法和建议。

  “学校食品安全需要社会群力共治。不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还是媒体记者,都是或都将是父亲和母亲。校园里坐着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心中需要涌一分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用行动发一分光,共同守护好孩子的餐盘,彻底杜绝霉大米、臭鸡腿等毒害、劣质食品在校园里再出现,让孩子们吃的更安全、更营养,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校长论坛在各位的帮助下,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专业。相信我们的论坛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校园食品安全。预祝论坛成功举办!”张曙红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以“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来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刘朋)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