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调味面制品行业加速升级 “五毛”辣条渐退出市场

2017年07月11日 09: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0日讯(记者 王城)“调味面制品行业逐步升级转型,市场上‘五毛’包装的调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锐减到2016年的8%,而2—5元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了总量的55%,行业的产品结构与主要消费群体正在发生转变。”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李长根近日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近年来,辣条行业因营养和卫生问题频受质疑。前不久辣条在北京被“下架”的消息,让辣条再次受到关注。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来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一行,来到河南考察和调研调味面制品企业。


调研组走进龙食品与郑州平江商会、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企业举办座谈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城 摄

  “尽快出台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成为此次调研专家与企业家们达成一致的观点。

  辣条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市场销售额达到510亿

  面粉经过配料、挤压熟化、成型、调味、包装等工序后就成了辣条,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河南省郑州市豁达食品有限公司工厂的参观通道中看到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正在生产辣条。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辣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盐、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经过挤压机高温挤压,再加油、辣椒、麻椒、防腐剂等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

  资料显示,调味面制品主要产区在河南和湖南,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2016年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年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100多亿元增至330亿元,市场销售额从170多亿元增至510亿元。8年间,该行业的生产总值增长230%,销售额增长200%。

  李长根透露,随着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规模化效应的体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从几千家递减至580家;以河南为例,调味面制品企业从2000年的4000多家递减至2017年的236家,其中规模企业达40家,卫龙、佳龙、君仔、麦动、琼宇、钟阿龙、笑笑等辣条品牌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研发人员在做记录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城 摄

  亟待行业标准出台规范市场

  起源于湖南省平江县的辣条在2000年年初曾一度“疯狂”发展。据郑州市平江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河南的辣条企业达到4000家,其中许多企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在2007年之前,辣条行业没有地方标准,更谈不上国家标准。

  李长根表示,在调味面制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标准不统一、创新乏力、集中度不高等问题也都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因这些问题带来的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统一的问题也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热点。

  河南工业大学张国治教授谈到,辣条行业当前最大困惑是,标准衔接不上。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为了规范市场,2007年之后,全国各省根据各自地域状况,陆续发布了不同的地方标准。如2007年,河南省食药监局(原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河南省食品有关专家和标准起草单位共同制定了河南省辣条行业的地方标准,即河南省调味面制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2007年,湖南省出台了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DB43/352-2007);2009年,修订出台了《湘味熟食挤压面粉熟食》(DB43/160.8-2009);2012年又更名为《湘式挤压糕点》(DBS43/002-2012)。

  围绕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标准的初稿已出,正在研究讨论阶段。2016年11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并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牵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参与。该国标主要是针对调味面制品的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量、酸价等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归口工信部的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也在同步进行中。该行标主要针对调味面制品中的油、盐及水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辣条自动化生产车间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城 摄

  辣条加工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 营养健康升级提速

郑州市平江商会会长王君军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味面制品行业已基本形成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生产。辣条生产企业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在对产品的包装、品质及研发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升级。

  李长根补充说,市场上,“五毛”包装的调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锐减到2016年的8%左右,而2—5元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到总量的55%。

  营养健康是食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已成为业内共识。对于辣条产品通常为大家所诟病的高油、高糖、高盐的“三高”问题,也正在寻求解决办法。“要让辣条行业长青,仅靠抓住消费者的味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契合未来食业营养健康这一大趋势。”一位辣条食品生产企业的研发人士表示。

  “谁把消费者当回事,谁就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领先优势。”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研究院谭斌研究员认为,辣条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正日趋提高,新品在不断推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也在不断下降。随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将被逐一破解,调味面制品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

  卫龙食品董事长刘卫平在调研时介绍,卫龙一方面持续创新,通过不断改良工艺和配方,让辣条产品趋于美味和健康;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进行设备升级,大力推行自动化,从而持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刘卫平介绍,目前,卫龙承担了调味面制品减盐研究、调味面制品保水、保软项目等多项市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通过生产工艺及配方调整,卫龙对解决辣条麻辣产品的“三高”问题做了几大改进。

  据郑州市平江商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调味面制品行业的产品盐分近年来降低了15%—25%,甜度降低了20%。对于应用于调味面制品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减少。以往,按照河南或湖南的地方标准,可应用的甜味剂有7种,防腐剂5种,现今,尽管食品添加剂扩项工作和国家标准还未落地,但不少企业已自觉地将所应用的甜味剂减少至3—4种,防腐剂减至2—3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涂顺明教授认为,机械化的进步,让调味面制品行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沈群教授也表示,辣条食品生产企业正在着手做的“三降”,符合了健康需求。如何使产品中糖、油、盐下降的同时提升品质,保持口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产学研结合,共同努力。“辣条行业需要通过标准的制订等来规范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来提升品质。”沈群说。

(责任编辑:吴晓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