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八马茶业的并购困惑:3000亿市场标的难觅

2016年09月02日 07: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金喆

  国内最大的铁观音制造商八马茶业(834754)最近有些困惑。

  一直以来,八马的野心都不是只做铁观音。去年12月挂牌新三板路演时,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曾对外透露,未来八马肯定不会只成为铁观音老大,而是要成为茶类服务商,要成为一个平台,以后的产品包括十大名茶。为了从茶行业中突围,八马茶业决定进行资本并购。

  8月24日,八马茶业董秘吴庆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谈到,最近半年走访了全国很多茶园,由于茶行业属于小农经济,有品类没品牌,行业集中度低,公司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茶园总面积达到4316万亩,茶叶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

  不想只做铁观音老大

  去年12月,八马茶业挂牌新三板成为铁观音第一股。中报显示,八马茶业今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8.3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4.80%。

  目前,八马茶业经营六大茶类,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铁观音。公开转让说明书曾提到,2013年、2014年、2015年1~5月,八马茶业铁观音收入分别占到当期营业收入的93.65%、95.39%和94.51%。

  吴庆祥表示,随着中国高端消费整体低迷,大众消费成为转型期的主要市场,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

  过去很长时间,国内茶企一直做着高端消费的生意。八马茶业总经理吴清标坦言,以前有七八成的生意来自送礼,但现在只有三成了。光铁观音一个品类,上号的茶叶可以卖8000元/斤,三公消费受限后,客单价就降低了30%~40%。

  中报提到,八马茶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推出一系列质量稳定、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产品定位从“高端礼节茶”向“亲民自饮茶”转型。

  王文礼认为,年轻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电商等第三方平台销售的产品都是标准品,他似乎从这种变化中找到了一条更快树立品牌化的路。

  “虽然现在毛利率比以前低了一点,但电商渠道增长很快。”吴庆祥说,电商平台的销售收入从今年初不足10%增长到15%,单价在100元~200元的产品比较畅销,铁观音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吴庆祥坚信,茶属于接触性体验的商品,线下门店不会被线上平台挤掉。未来的焦点在于线下体验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带动线上线下持续增长。

  各地品牌太分散

  对于“十大名茶”的战略布局,八马茶业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提到,目前公司将考虑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投资或控制部分具有显著地理品牌、地理特点的中国名茶企业和茶园基地。

  吴庆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消费者喝茶往往有口味轮换性、多样性,即便是常年喝茶的人也不会只固定喝一种茶,而茶叶消费频率较低,区域特点突出。如果只做一种茶,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从今年初到现在,吴庆祥一直在全国十大名茶产地考察,寻找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的茶园,但到目前为止收获不大,“茶行业不缺好品种,但分散性太广。以铁观音为例,全国生产企业就有3万多家。很多企业销售规模在一千万元上下,还有不少只有两三百万元。”

  由于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落后,茶叶产业基本“靠天吃饭”,除大宗原料出口企业外,超亿元销售规模的仅10家左右。再到细分市场,很多小茶企对资本市场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没有概念,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都是粗放式。一些散装茶没有生产标准,一天一个样,生产者不知道自己要产什么,销售者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

  业内人士梁军(化名)指出,并购要么就是“大吃小”,要么就是有补充价值。以前好茶叶就像奢侈品,这些茶企往往市场估值偏高,不愿委身“贱卖”,而经营不规范、股权不明晰是普遍现象。

  “我们希望收购能够提升八马市值的优质公司。”吴庆祥表示,八马茶业主要考察净利润在千万元级别的品牌公司,产品是有特色又接近消费者的品种。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看来,在资本市场支持下,中国茶企之间的重组将成为常态,能够诞生出全球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型茶叶集团。梁军则表示,不同区域受传统文化、气候和习惯等影响,喝茶爱好区别很大,行业巨头不会一夜壮大,收购后还需进行一系列整合。

  业内很少染指茶饮料

  伴随着茶叶消费年轻化,茶饮料已占据商超货架的半壁江山,各大快消品巨头一到旺季就不遗余力地推出新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的茶饮料已超过80种。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生产茶叶的企业似乎不爱“喝”饮料,几乎没有染指。

  吴庆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颗粒茶相比,茶饮料消费频率高、市场更大,但传统茶企不愿跨界饮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茶饮料属于深加工行业,设备投入较大,传统茶企普遍存在加工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饮料的最大成本在运输和市场推广,茶企规模普遍偏小,难以承担动辄上亿元的投入。八马的重点仍聚焦在让中国人喝上好茶。

  前述业内人士坦言,茶和茶饮料是两个不同行业,快消品企业在渠道、市场推广上有很大优势,茶企普遍规模小、实力不够,很难与大企业抗衡。

  “有些企业一推新品,广告就铺天盖地,用明星代言,市场费用上亿元,这在茶企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梁军说,与财大气粗的快消巨头比,茶企千万元级别的规模显然不愿把有限的身家投到广告上,而在很多茶叶老板眼里,快消品的茶饮料卖的是水,而茶叶卖的是文化,他们不愿意轻易跨界。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