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食品专家”董金狮一审被判14年 “光环”已蜕尽

2016年04月28日 07: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董金狮(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记者 李方) 历时两年调查取证,曾经的“食品安全卫士”、“中国环保第一人”董金狮涉嫌敲诈勒索罪一案终于有了初步结果。4月27日,江苏常州市钟楼区法院一审判决董金狮敲诈勒索罪罪名成立,涉案金额约为650万元,判决董金狮有期徒刑14年,其余被告黄隆滨有期徒刑10 年、侯剑锋有期徒刑6年、邢联中有期徒刑3年、张金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打假”专家被“打假”

  公开资料显示,董金狮1986年从西北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在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从事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96年起,董金狮成立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从事包装材料研究开发、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及打假维权等工作。但渐渐地,“打假维权”工作变了味,董金狮“食品卫士”的黄金外衣变成了收取企业“保护费”、“好处费”的敲门砖。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令第6号,以下简称第6号令),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认定为落后产品。并发布了三个文件,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但由于市场需求大,以及对一次性发泡餐盒循环利用等工作的重新审视,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至此,长达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禁令得以解除。

  正是这样前所未有的禁止和解禁,让董金狮一面在大众媒体前充当“环保卫士”,一面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几年尤其是在2008年至2014年,董金狮利用政策打“擦边球”,变本加厉地“以黑打黑”。

  据生产企业反映,董金狮收取1个月1万元“保护费”,外加5万元“质量保证金”,等于1年收取1个企业17万元“保护”费用,承诺交了钱的就不会被检查,不交钱的就举报其违法生产。

  中国食品包装协会根据企业举报的情况粗略统计,从2008年至2014年,董金狮收取的企业“保护费”可能远不止几百万。 然而,迫于董金狮“光环”的压力,一些企业在董金狮被抓后仍不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交过“保护费”,生怕董金狮会卷土重来。

  一个例子是,2010年8月,董金狮在某电视台连续3集“3.15追踪”节目中出镜,采用鱼目混珠、以偏概全的手法攻击发泡餐盒行业。节目偷拍珠海市新富华快餐用品有限公司用黑色母料生产的出口产品——黑色快餐盒,实际上是出口企业要求制成的黑颜色餐盒,但董金狮称这是用“废料”生产的发泡餐盒,导致该企业蒙冤遭到查处。

  节目播出后,董金狮及其团伙给广东省生产发泡餐盒的20多家企业打电话,明示可以为其解决停产困境,提出交10万元可以揭开一张停产整顿封条。

  即便是在21号解禁令公布后,董金狮仍然活跃在电视台前,声称一次性发泡餐盒不安全,制作虚假实验混淆视听。2014年3月,董金狮在某电视台播出的“一次性发泡餐盒用着放心吗?”节目中,称发泡餐盒不能装热饭热菜,也不能装凉菜,并称使用发泡餐盒会严重损坏人的肾脏、肝脏等。

  国务院原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塑料餐具联合办公室主任李沛生指出,这些陈词滥调均是反科学的不实之词,学化学出身的董金狮未必不懂,而是别有用心,有意识地制造虚假理论、虚假新闻,引起老百姓恐慌,震慑生产企业,为继续收取“保护费”铺平道路。

  包装出来的“专家”

  除了长期和一次性发泡餐盒斗争,董金狮还通晓方便面、勾兑饮品、散装油、转基因等领域,成为媒体眼里的“万金油”专家。即便现在,百度百科中仍称董金狮为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的微博账号仍为新浪认证的“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微博签约自媒体”,其最后一条微博消息停留在2015年5月13日,不过转发者已寥寥无几。

  对于董金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的名头,中国经济网早在2012年8月报道指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是于2008年7月在香港注册的团体,注册地址在新界屯门新和里5号美基工业大厦5楼C室。

  今年3月,民政部公布了203家山寨社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赫然在列。山寨协会的存在,除了利益还是利益。

  至于董金狮的其他名头,不是自己封的,就是已被开除的。记者拿到的两份声明显示,2006年1月5日,中国包装联合会声明称,“最近一段时间,董金狮先生以中国包协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名义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在此我们郑重提醒有关媒体和企业注意,董金狮先生其人及所发表的言论与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无关。”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于2008年12月25日发表声明称,“董金狮先生现已不担任我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副会长职务,也不是我协会副会长单位。他对媒体发表的言论只代表他自己,与我协会无关。”

  对于董金狮这类“伪专家”为何层出不穷且屡屡得手,李沛生认为,这值得政府、媒体、行业协会深刻反思。

  李沛生指出,首先,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不敢担当,和当前腐败成风、金钱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为董金狮这类团伙诈骗企业钱财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部分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利益,对董金狮的犯罪行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

  再次,国家科普工作的短缺,造成一些官员、老百姓等同科盲的现实,为诈骗分子敲诈老百姓钱财配置了良好的土壤。

  “我们要认真反思,接受教训,不能让华夏大地包装领域再出现董金狮这样的伪专家。”李沛生说。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