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千种农药和兽药残留难逃其"法眼"

2014年11月13日 17:21   来源:新华网   余晓洁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余晓洁)13日,河北省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蜂产品检验实验室里,庞国芳院士看着几名检验员有条不紊地对样品进行提取、净化、浓缩、检测。“餐桌上的东西,安全第一。再微量的残留也逃不出我们的‘法眼’。”庞院士说。

  1985年起,庞院士在农产品和食品检验领域执著耕耘30年,率领团队建立了一整套检测体系,让中国糙米、鸡肉、蜂蜜扬帆全球市场。

  从美国载誉归来

  庞国芳刚从美国捧回“国际AOAC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

  这一设立于1956年的奖项旨在表彰在推进分析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每年只颁给一名科学家或团队。庞国芳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国际AOAC分析化学家协会主席詹姆斯·哈恩利在颁奖致词中说:“这一奖励是基于庞国芳对各类农产品中千余种农药和兽药微量元素,研究色谱和质谱检测方法的卓越贡献。”协会《实验室管理杂志》用了整整3期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他的成就:

  ——研发了同时测定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研发了监控鸡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研发了蜂蜜中3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测定方法;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证明“中国”蜂蜜采自中国蜜源植物的方法;

  ——研发了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高通量分析技术;

  ——先后3次组织17个国家和地区63个实验室进行国际AOAC协同研究,建立了3项国际AOAC检测技术标准;

  ——获得8项国际AOAC奖励,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人们不禁要问,庞国芳是怎么做到的?

  苦练内功学以致用

  苦练内功,学以致用八个字,贯穿庞国芳整个求学、科研生涯。

  这位秦皇岛迄今为止唯一一名院士,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他,小时候连电灯都没见过。不怕吃苦、能啃硬骨头、善于分析和总结的作风是从小养成的。

  上中学时,庞国芳负责学生会的黑板报。冬天手被冻僵、冻伤,握不住粉笔,但他从未耽搁过。上大学时正处文革后期,庞国芳“闹”中取“静”自学英语,埋头将英文版《物理化学》译成中文。

  正是扎实的化学专业翻译功底,让庞国芳在1985年与国际AOAC分析化学家协会结缘。先是学习使用AOAC标准方法,再到率领团队研究开发新技术,上升为AOAC标准方法,与全世界同行分享。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1992年日本稻谷减产,紧急从中国进口上百万吨糙米,委托外贸部门装船前检验把关。庞国芳团队前瞻性研究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正好派上用场,为完成建国后最大规模的糙米检验做出了突出贡献。

  几乎同时,因个别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空缺,成为河北肉鸡出口的“卡脖子”问题。庞国芳再次迎难而上,研发出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技术,攻克了传统气相色谱法使用致癌物质重氮甲烷的弊端。不料,用这种技术检验发现100%样品不合格!看到濒于破产的养殖户,庞国芳非常同情。他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只要停药七天,肉鸡的兽药残留均代谢到安全水平以下。就这样,庞国芳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适时屠宰,半年后河北的肉鸡“飞向海外”。

  “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需要保持一致。”庞院士说。“科研活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要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和坚持不懈攀登的耐力。”

  保卫餐桌上的安全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是茶叶生产、出口大国。

  2010年,庞国芳提出茶叶中653种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被国际AOAC列为优先研究项目。2013年,他组织的由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实验室参加的AOAC协同研究一举成功,建立了新的AOAC标准方法。

  专注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的30年中,庞国芳团队跨越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低分辨质谱三个发展阶段,现在正在迎接第四个阶段——高分辨质谱研究的新挑战。

  他们研发了一次样品制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两种技术同时检测1200种农药残留的新技术。

  “这项技术实现了多项创新:建立了1200多种农药的精确质量数质谱数据库;取代了农药标准品作为参比的定性鉴定;研发了农药残留自动匹配定性鉴定软件;研发了农药—产品—产地可视化溯源软件等等。”庞国芳说。

  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多个实验室应用示范。在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的600多个采样点采集了100多种果蔬的上万批样品。监测结果显示,这项农药化学污染物残留监测技术强大的发现能力,对食品安全监管前移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待这项新技术尽早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威’,在民众菜篮中‘见效’!”庞院士说。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