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瞎果事件”与大品牌身后的蛮荒生态

2013年09月24日 10:57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璟璟

  “瞎果”,指的是那些腐烂变质、或是在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有媒体记者在安徽砀山县走访发现,众多水果行或是水果购销中心,正在收购此类水果。这些水果大多数去向都是著名的果汁生产企业,如安德利、海升等。据悉,知情的居民已经很少或是干脆不喝果汁厂生产的果汁了。

  尽管尚未盖棺论定,但现阶段披露的信息,已足够触目惊心。此番“瞎果丑闻”,又一次让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在一瞬之间遭遇沉痛打击。那些最大胆荒诞的猜想,似乎正依次被印证。“收购变质水果,用以榨取果汁”,本只该是民间无厘头的忧虑,本只应是黑心小作坊的路数,却不想竟被某些“著名企业”发扬光大——恰是这种自我降格、自甘沉沦的营商逻辑,最令民众愤怒。任何一家有追求的公司,都远不该是这般贪图小利的投机嘴脸。

  实在很难想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果汁厂家,居然会用“瞎果”充当原料。至少,从收益与风险角度来衡量,此一饮鸩止渴的做法并不精明。也许,事情更合理的解释是:那些分支极多、构成庞杂的巨型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所以也就有了“某地某厂”违规操作的现象。当然,即便如此,母企与子企既属一体,面对丑闻也就无法切割了。

  近些年来频曝的“大企业之殇”,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肆意“开疆拓土”与管理链条缓慢延生之间的不对称。食品巨头们,拥有数量众多的分公司、子企业,但后者往往游离于母企的价值观和约束架构之外。在粗放的辖属关系内,“子企业具备了独立的、过强的利益意识,以直接、可见、短线的收益为追求,排斥参与到母品牌的声誉建构中”。毋庸讳言,这确是极易出事的格局。

  无论“瞎果事件”走向如何,它都是一个极有参照意义的提醒。也即,任何企业的野心和拓展,都应该与自身效能管控的实力相匹配;任何企业的道德水准与职业追求,也都理当与自身所占据的市场地位相契合。光鲜大品牌的背后,竟是原始蛮荒、各行其是的产销生态,面对如此乱象,变革自当开启。(蒋璟璟)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