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令"夭折 茅台表态彻改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限价令"夭折 茅台表态彻改

2013年01月16日 10:45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   刘俊

  涉嫌违法“限价令”未满月 

  昨日,贵州茅台在其官方网站发出落款“1月15日发自国酒茅台(贵州仁怀)营销有限公司”的简短声明。声明称:“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贵州省物价局的检查情况,我公司决定取消以前违反反垄断法有关的营销政策,并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贵州省物价局的指导下,严格依据反垄断法立即进行彻底整改,具体措施随后公布。” 

  从茅台高调抛出“限价令”到被主管部门叫停,前后还没有满月。在去年12月底的经销商大会中,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明确表示,经销商必须坚挺茅台价格,谁扰乱价格就取消谁。之后广西、重庆、西藏等地经销商被查处。此外,另一以浓香型白酒著称的龙头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向多达12家经销商处罚,理由同样是低价窜货。 

  白酒龙头频频“限价”开罚经销商的时点恰好“踩到”了全国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工作会议。据国家发改委网站,该会议在1月5日召开,研究部署的正是今年的价格监管工作。会议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价格监管。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对本报记者说,“如果茅台酒售价往下走,对酱香型白酒将形成较大压力。” 

  企业应建合规审查体制 

  法律界人士早就断言,酒企相关“限价”行为属于典型纵向垄断。昨日,专门研究反垄断法的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高级法律顾问张小艺对本报表示,乐见涉嫌违法的公司能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作出快速的反应和合理的整改。张小艺说,国内企业应虚心学习先进的合规经验,建立自身合规审查体制。

(责任编辑:刘小阳)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