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消费者严重误解是中国食安问题"特色"之一

2012年08月03日 17:57   来源:贵阳晚报   

  【嘉宾背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陈君石 

  作为参与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的"重量级"嘉宾,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在今日上午的论坛上,陈君石院士谈出了自己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看法.

  "分段管理无缝衔接"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陈院士明确指出,还有问题,"比如,我们的监管体制现在是分段管理,我们把一条完整的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人为地分成很多块。'分段管理无缝衔接'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这个缝大得不得了,简单地说,质检总局管食品的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那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呢?运输、储存呢?我们现在出的任何一个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弊病。" 

  另外,我们的监管模式也存在实际问题。目前国内的模式是主要依靠产品的抽样和检验,这应该说是一个落后的模式。先进的模式应该是过程监管。 

  消费者的严重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 

  既然我们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什么消费者毫无感觉,反而觉得问题越来越多。对此,陈院士作出了五个解释,并特别提出这五方面不能互相割裂,必须综合起来看。 

  第一个解释,消费者要求零风险。为什么坐飞机的风险能够接受,但是食品安全的风险不能接受。现在全中国还有1亿多农户在分散地生产我们的产品,谈不上规划化、标准化;我们的食品生产企业全国有多少个,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小的,难道这样企业,你要求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按照国家标准的范围和用量来使用,不可能。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生产的结构就是这样,发达国家也经过了这个阶段。据介绍,经过清理整顿,我们国家现在还有120多一点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在我的心目中不出问题那才怪。美国吃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小孩要比我们多得多,但是美国只有4个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它会出问题吗?不会?我们得承认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发展就生活在这个阶段,将来会变的,但绝不是明天。" 

  第二个解释是假冒伪劣,老百姓认为假冒伪劣等同于不安全的食品,我们现在的假冒伪劣产品是“汪洋大海”。假冒伪劣和食品安全没有任何关系,只有极个别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消费者健康。去年的'染色馒头'就是典型的假冒伪劣。 

  第三个解释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了。 

  第四个解释是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原来没有暴露的问题如今显现了。 

  第五个解释是政府风险交流力度弱,新闻报道鱼龙混杂,虚假和夸大的报道误导消费者。

  当前我国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和措施 

  陈院士还特别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都有;但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政府各个部门已经认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但还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措施。"他建议:食品安全的所有利益集团和个人,要共同努力主动参与和推动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陈院士还特别提到了媒体的引导问题。他说:"经过两年半激烈讨论,无数次会议探讨,我们推出了68项乳与乳制品标准,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没有意见,一到发布马上出来舆论,说'这是全世界最落后的乳品标准'。今年国际上通过了液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三聚氰胺的限量标准,马上又被媒体炒作为"中国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多少多少倍",可是记者怎么就不会算一算,这个是液态的,液态是含有90%多的水分的,而中国的标准时固体的,固体要加7倍水的话,这不是简单的小学数学问题。然后一下子造成了'中国人的健康不值钱,中国的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记者 卢飒)

(责任编辑:佟晓群)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