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茅台扩自营店调查 北京区店无门脸被称作秀

2012年06月05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夏芳

  有关专家认为,茅台8.5亿元投资自营店存疑,怎么花这个钱、茅台怎么算出的这个金额都值得拷问 

  作为茅台年内的大动作,8.5亿元建设31家自营店被业内广泛关注。然而,首家茅台北京自营店开业后却并无店面。在业内人士看来,茅台设立自营店必将与经销商、专卖店等出现利益冲突,而“简单”的登场更像是一场商业秀。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致电茅台集团董秘樊宁屏,但是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自营店似批发商店 

  根据茅台4月11日发布的《关于投资设立国酒茅台自营公司的议案》,公司拟分期分批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国酒茅台自营公司,其中首期投资不超过8.5亿元,在全国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设立31家全资自营公司。另外,除首期的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城市外,还将在计划单列市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设立自营公司。 

  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6月底完成30家自营店的建设。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茅台自营店的店面建设已经达到27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茅台耗资近8.5亿元打造31家自营店,从数字上彰显了茅台设立自营店的决心,但是北京没有“门脸”的自营店开业让这个数据大打折扣,确有作秀成分在内。 

  记者曾走访茅台北京自营店,该店面位于北三环马甸桥北华尊国际的公寓楼5层505室内,面积接近200多平方米,屋里摆设4张办公桌椅、墙上挂着北京自营店的营业执照。除此之外,还有一处用塑料链隔开的区域用作仓库(外人无法进入),纵观这个办公区域并没有专卖店酒柜、门头的装修。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华尊物业查询房屋租赁价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茅台自营店每个月的租金是2万元。 

  依据华尊物业所说的5层505室的租金2万元/月计算,茅台北京自营店的年租金为24万元,加上开办公司的审批费用及其他费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自营店的成本很低,费用差不多几十万元,而且店面的选址和布局跟一般的批发商店没有太大的区别。 

  5月30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询问茅台自营店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正规的店面?该工作人员笑谈,在北京找到房子很不容易,茅台初期在北京虽然没有店面,但不久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店面,增加员工数量。 

  然而,茅台以公告形式发布的8.5亿元建设31家自营店,这个预算又是如何做出来的?对于茅台这个金额的预算投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不理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于自己披露给投资者的信息与实际运营出现不符,究竟是怎样的原因? 

  自营店开业有效遏制降价 

  茅台开自营店,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成功与否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真正的运作方面,茅台似乎是在作一场商业秀。但是,不得不强调的是,茅台自营店的快速开张确实遏制住了茅台不断下滑的价格。 

  同时,他指出,自春节过后,茅台价格一直在下降,至于降到多少都不好说,茅台自营店的设立不仅缓解了舆论对他的质疑,也遏制了短期内价格的下跌态势。1519元的价格比经销商的价格要低,但是比其原来出厂价又高出许多,接近900元的差价在投资者看来可以变成上市公司的利润,对其股价也是一种支撑。 

  不过,从北京茅台自营店选址和具体操作方面并没有按常规出牌,这说明茅台自营店在真正执行上已经出现问题。另外,如果自营店价格低廉、继续扩大的话,必定影响着经销商的礼仪,对传统的销售渠道不利。如今,茅台想通过自营店拿回市场话语权、削弱经销商的利润,肯定会引起经销商的不满,导致公司销售渠道出现问题,这或许是茅台削减自营店投资的一大因素。 

  白酒专家铁犁也对记者表示,茅台设立自营店的做法是对的,但是真正的运作中肯定有困难,茅台从去年开始提出要开设自营店是基于茅台价格涨幅巨大,茅台试图控制这种过快上涨的势头。没想到今年茅台的价格逆转大幅下滑,茅台自营店的迅速开店也是防止价格再度下跌。 

  但是,铁犁也同样对茅台8.5亿元投资提出质疑,“怎么花这个8.5亿元,茅台怎么算出的这个数据值得拷问。”他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方)

闂備礁鎲$敮鎺懳涢弮鍫燁棅闁冲搫鎳庣粈鍡涙偨椤栵絽鏋ょ紒鎰舵嫹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