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辅导:高考前别给孩子用助考“偏方”

2012年05月08日 16:55   来源:江苏招生考试网   

  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眼看孩子就要上“战场”,不少家长们都在挖空心思为孩子“进补”。日前,有博友在微博上发帖,称湖北孝感第一高级中学惊现“吊瓶高考预备班”,毕业班学生在复习时集体打氨基酸吊瓶,引起博友热议。江苏有没有家长,在临考前带孩子去医院打吊瓶,或者挖空心思给孩子找进补“偏方”?这些方式有没有效果,记者走访医院,请教了专家。 

  氨基酸各科室都能配 胡乱注射加重肝肾负担 

  “目前来医院挂氨基酸吊瓶的人,都是觉得四肢乏力、精神不佳的病人。”昨天,在市区几家大医院询问了一圈,医生都说没有碰到高考生来挂氨基酸吊瓶的情况。不过,几位医院药剂科专家都说,氨基酸虽然是处方药,但在各个科室都可以配到。不过,靠挂这种药来“进补”,就有点荒唐可笑了。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食物中也有。而氨基酸注射液主要用于重症住院患者以及营养不良的病人,比如大手术后的病人、烧伤病人等。而且氨基酸选择静脉注射,一般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没有或不足的病人,在配用前需要酌情增减用量,注射时也必须监测相关指标。擅自输氨基酸,有很大风险。” 

  省人民医院药剂科陈主任说,不少人觉得挂点盐水能增强体力。其实,相对于口服药来说,静脉注射是对身体的强制性灌输,不到万不得已时并不主张静脉注射。而在没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学生自行输液会引起血压降低、寒战、体温上升,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输液反应或药物反应,甚至会引发休克,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氨基酸,它的注射前提是需要葡萄糖保持充分,才能被吸收,否则会全部转化成糖,这样对身体无疑有害无益。对于健康人,随意注射氨基酸,还会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合成不够,产生很多废弃物,加重肝脏、肾脏负担。” 

  吃“聪明药”也伤人 

  “虽然没有碰到过来医院注射氨基酸的高考学子,但使用别的偏方确有其人。以前每年中、高考前后,有不少人到医院来配一种叫‘利他林’的药。” 

  省中医药房的王主任说,这种药外面传得很神,管它叫“聪明药”,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提高智商。有家长说,孩子服过后效果不错,原来成绩一般,吃药后提高很快,也没发现什么副作用。 

  “‘利他林’其实是处方药,只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服用后能促使神经细胞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增加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了,小动作减少了,相对于之前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从而给人一种‘服药后变聪明’的错觉。” 

  王主任提醒,健康人服用“利他林”,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可能产生很大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心律失常、肠胃紊乱等,并且存在成瘾可能。 

  除了吃药外,还有家长为孩子网购吸氧器,去医院高压氧舱,希望能给孩子提供充足氧气,促进脑细胞再生,防止脑缺氧。专家称,吸氧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长时间过度吸氧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的还会出现氧中毒。 

  药补不如食补考前少喝冷饮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和家长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除了挂点滴、吃药,还有喝醋、吸氧等,各种“花样”百出。 

  专家强调,吸氧只是缓解紧张的一种方法,考生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才是调节脑细胞活力的最好方法。 

  “无论是吸氧还是输液等等,其实不仅对身体无益,对孩子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负担,”陈锋主任表示,过多地刻意补充,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压力,殊不知孩子很可能会害怕没有做好而自责,反而影响精力和发挥。 

  在高考前,到底要不要进补?专家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补药也不例外,一般能食补达到目的的,就不要药补。其原则是因营养不足而体弱者,应以“食补”来加强营养为主,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辅。作为家长,只要把考生一日三餐调理得当,荤素合理搭配,一般孩子的营养就不会有大问题,没有必要胡乱大补。 

  “米、面、鱼肉、蛋白质等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豆质品、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大脑在弱碱性环境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率。补充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热量和适量维生素,就可以保证考生保持在最佳状态。另外,考生不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考试时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喝太多冷饮。”

(责任编辑:韩肖)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