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海底捞系列报道(上篇):海底捞式大家庭文化

2011年02月12日 10:59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企业家》   黄铁鹰

  把人当人看,是海底捞最大的创新

雇佣大脑

  什么东西成了焦点,自然就引来人们评头品足,有人说海底捞火锅底料是不是有什么奥秘?很多同行偷偷把底料拿回去化验。

  还有人说,海底捞不知骗了多少贷款。要不,怎么这么大手笔扩张?海底捞每间店都在2000平方米左右,大店装修费就要上千万,小的也要几百万。

  还有的说,保不齐人家有什么旁门生意,是用火锅洗钱呢。

  可海底捞不仅没有银行贷款,连找上门风投的钱都没要。我开始研究海底捞就是因为一个做投资银行的学生。他说:“黄老师,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司,叫海底捞火锅店。我们主动给它送钱,那个老板硬不要。”

  我后来问张勇:“这年头很多人就想圈钱,你为什么不要?”

  张勇挺坦白,“如果用了投资银行的钱,就要按人家的计划开店。可是我觉得生意跟人一样,该干活就要干活,该吃饭就要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不是每年你想开几个店就能开几个店。”

  “你们从没有借过银行的钱?”

  “我们也不是不想用银行贷款,可是贷款需要资产抵押。海底捞没什么值钱的资产,店面都是租来的,最贵的就是装修和锅碗瓢盆,可是这些不能作资产抵押,初始投资也就是四个股东浑身上下的八千元现金。”

  我睁大眼睛问他:“你是说海底捞的初始投资就八千元?”

  “对,就八千元。黄老师你不做餐馆,可能不知道:做火锅的确很辛苦,但做好了很赚钱。海底捞好的店半年就能收回投资;一般的店一年收回;不好的店,两年也差不多收回投资。一间店收回一半投资时,我们就有钱开始筹办第二个店,因为新店装修总要几个月。”

  我心里默算了一下,如果都按一年收回投资,海底捞办了十六年,一生一,二生二,四生四??

  早知道火锅这么赚钱,我都做火锅了。

  可是研究海底捞两年后,我知道了,我做不成海底捞。

  哪怕在海底捞干过一天的员工都知道“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这句张勇语录。

  尽管每桌客人都是来吃火锅,但有的是情侣,有的是家庭聚会,有的是商业宴请??客人不同,需求就不同,感动客人的方法就不完全一样。

  从买菜,洗菜,点菜,传菜,炒底料,到给客人涮菜,打扫清洁,收钱结账,做过火锅店每一项工作的张勇深知,客人要求五花八门,标准化服务最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

  他开办火锅店初期,一天,当地相熟的干部下乡回来,到店里吃火锅。张勇发现他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个小小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给客人免费擦鞋的服务。

  一位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大姐,吃火锅时夸海底捞的一种辣酱好吃。第二天张勇把一瓶辣酱送到她家里,并告诉她以后要吃海底捞随时送来。

  这就是海底捞一系列“变态”服务的开始。

  开连锁餐厅最讲究的是标准化,比如肯德基薯条要在一定温度的油锅炸多长时间,麦当劳汉堡包的肉饼有多少克重。可标准化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执行者最值钱的部位—大脑。

  让员工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其实等于雇佣一个人的双手,没雇佣大脑。这是亏本生意,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影子)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