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为什么我总是被猜疑?

2010年08月26日 09:58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奶牛养殖基地设立了24个试验站,150个辐射点收集信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奶蛋白含量达不到2.95。这是工作人员在黑龙江省一个国内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监测的数据,我们看到,这家企业在东北地区奶蛋白含量达到2.95以上的比例是75.1%,中南地区是63.7%,西北地区仅为23.6%。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李胜利

  李胜利:超过2.95你看只有多少?所以你要这样子按照这个旧国标,他这个原奶事业部这个6月6号,到6月10号的质量区间的换基本上有,接近有近一半儿不合格了。你算吧···

  记者:这是算很大的企业了?

  李胜利:很大的企业。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占到我国奶牛养殖量80%以上的北方,奶牛散养达到70%。在奶牛养殖基地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的红旗满族乡,我们看到,玉米秸秆是奶牛主要的饲料,吃不上秸秆的奶牛有的只能在路边补充些青草。饲料配比的单一,饲喂水平的低下使当地大部分养殖户送来的奶,蛋白含量2.9以上的只占到50%。

  黑龙江红旗满族乡农民 付明禹

  付明禹:现在苞米秸秆一块钱一捆,你算算,啥都是钱,现在工钱都没有,我们俩的工钱都没有。

  记者:我们养牛不赚钱吗?

  付明禹:赚啥钱,多少年没赚钱,四五年没赚钱了。

  当地的奶牛合作社站长告诉记者,饲料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奶蛋白含量。

  黑龙江浩源奶业合作社站长 关凤春

  记者:你们想收高指标的奶吗?

  关凤春:想,为啥不想收过指标奶。

  记者:收得上来吗?

  关凤春:收不上来,因为奶户这一块,牛本身出的奶就稀,就出那个奶,我们也想收高指标的奶。

  虽然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奶粉与婴幼儿早发育无关。但事件中出现的信任危机再次折射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困境。原奶是乳制品行业的基础,它的质量高低可以说最终决定了我们所消费的乳制品品质。可从目前的状况看,饲养水平低、奶源质量差,却反而拖累了乳制品行业不得不降低品质标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

  尽管卫生部的调查结果证明,奶粉与婴儿早发育无关,然而消费者所表现出的信任危机,让不少乳品专家看到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尴尬。长期以来,农户分散饲养,投入不足,导致国内奶源质量下滑,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那么,目前奶牛饲养业处于什么状况?有哪些因素妨碍了牛奶品质提高呢?我们也到黑龙江的安达市进行了调查,一起来看看。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