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媒体对限价行为的普遍质疑,兰州市物价部门回应说,虽然牛肉面零售价不在政府定价的范围之内,但牛肉面作为兰州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情况特殊,政府一定要管。由于目前成都猪肉价格属于近两个月以来的最高价,物价部门表示,在必要时将对肉价进行限价处理。(见7月9日《兰州晨报》和《华西都市报》)
既然牛肉面都能被物价部门解释为“情况特殊”的生活必需品,猪肉当然就是更应该限价的生活必需品了。限价当然是很简单的,只要发一纸文件就行了,而且也披着“关注民生”的华丽外衣,但我所担心的是,限价之后,老百姓就真的能买到便宜的猪肉吗?
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拿起“行政权万能”的大棒,否则的话,保持行政权力对市场的敬畏,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处理民生问题,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养成的习惯。
回到肉价上来,市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近期的新闻报道告诉我们,虽然肉价持续上涨,但在绝大多数饭店,猪肉制品的价格却没有调整,因为饭店普遍担心提价后会失去客户。同样,很多猪肉零售点的肉价也没有随着批发价猛涨,因为肉摊老板们也普遍担心人们不再买肉,所以宁愿薄利多销。这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告诉我们,市场自身其实有相当的消弭价格上涨的能力。
我们再来假设一下对猪肉实行限价会怎么样——再三权衡之下,老板们只能不卖猪肉和猪肉制品了,这将是唯一合理的选择。到那个时候,物价部门怎么办,难道还能下发个“必须亏本卖猪肉”的文件不成?
(责任编辑:牟修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