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海南蕉农因“香蕉有毒”谣言造成的损失,省政府决定安排专项资金,对香蕉种植户和运销户进行补贴。省政府此举体现了政府亲民爱民之心,笔者由衷地为之鼓掌叫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性行为,政府已改变了以往“事必躬亲”做法,转而以宏观调控为主。海南蕉农此次受损于流言,是一场“人祸”,如同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一般,已远非经济杠杆可以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动站出来对蕉农予以补偿,非常及时。此举意味深长,它透出了这样一种执政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政府就是要切切实实做好群众的保护神。
海南香蕉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许多香蕉种植业主都是外来投资者,如果在本次流言事件中,政府部门不能及时站出来或表现得软弱无力,投资者的信心将受打击,这远比流言带来的损失更可怕。省政府的补贴,对广大蕉农、运销户来说,或许是杯水车薪,但它却传递着一份浓浓的爱意和责任感,在弥补了蕉农损失的同时,还温暖了投资商和蕉农的心。
及时消除流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海南香蕉正名,还海南香蕉清白,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是当前蕉农最为期盼的。除了给蕉农一定的经济补偿外,省委省政府还多次开会研究如何“危机公关”,如鼓励冷库加大收藏、组织中央和省内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近期组织全国香蕉订货会。政府在流言面前如此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措施,让群众在看到政府责任感的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决策的科学、高效。
面对流言袭击,海南农产品再次受损。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热带高效农业一直是海南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何如此脆弱不堪一击?简单粗放的外销型产业,缺少深加工能力;缺少本土市场营销队伍,过度依赖外地老板上门收货;虽为全国最大香蕉产地,但缺少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当流言四起时,不能发出权威的声音正本清源……或许,这些都是导致流言得逞的“温床”。或许,只有今后我们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蕉贱伤农”“流言伤农”这样的事情才会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牟修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