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9月1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 佟明彪)9月11日,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办,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在论坛发言中表示,蒙牛从成立至今持续完善“从牧草到奶杯”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覆盖养殖、加工、物流等各个环节,通过全闭环监控生产、全流程动态检验,为中国消费者打造一杯放心好奶。
李鹏程表示,乳品企业要想行稳致远的大前提是要牢牢把住食品安全质量关。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守责任、守法度”的真敬畏,又要有“强溯源、严管控”的真本领。
当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大力推动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李鹏程介绍称,近年来,蒙牛全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智化技术,推进全产业链数智转型,搭建起覆盖全链路的信息平台和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质量管理体系”:
在牧场端,蒙牛广泛运用智能穿戴、物联网技术,打破 “奶牛、牧场、乳企和第三方”的信息壁垒,实时上传奶牛健康数据和原奶指标,实现质量数据实时共享和在线管理,从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在生产端,蒙牛在宁夏建成全球液态奶首座“灯塔工厂”,实现战略、运营与AI决策的深度融合,不仅创造了“100人、100万吨年产能和100亿元年产值”、“三个一百”的全球最高人效比,还实现产品精度提升55%,质量追溯效率从2小时缩短到2分钟。
在检验端,蒙牛突破行业痛点,通过构建“智慧实验室”体系,实现检验任务的自动分派、检验项目及方法的自动匹配、检验数据的自动传输、检验结果的自动判定,以及检验报告的自动生成,大幅提升检验效能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追溯端,蒙牛建成了覆盖83 个关键环节、411个主要信息点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牛奶从“牧场到市场”关键信息“两分钟一键追溯”,真正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据悉,凭借在质量数字化领域的不懈探索,蒙牛于2022年、2024年两次荣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同时,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承建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创新升级。去年,蒙牛还参与承建了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积极服务“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部署,在乳品质量数智监控技术的探索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据李鹏程介绍,未来蒙牛将围绕三大方面带动全行业质量数字化建设:
一是拓展物联网全场景应用,实现牧场、生产、物流全流程智能感知。
二是升级 AI 算法、优化大模型,不断提升风险预警提前量,强化主动防控。
三是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共治共享”食安治理理念,开放质量数据平台,联手上下游及监管机构共建技术标准,推进行业数据互联互通,以数智化全面赋能奶业振兴。
“蒙牛将始终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和食安主体责任,将‘数字质量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广大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充分发挥乳业龙头的引领示范作用,让‘中国牛奶’成为世界品质的代名词。”李鹏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