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未来——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综述

2025-11-04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芃)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未来——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综述

2025年11月04日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雷 婷

日前,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位于陕西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会上不仅集中展示了种业创新、智慧农业、绿色技术等前沿成果,更以61个签约项目、超百亿元产业合作的亮眼成绩,揭示科技创新如何系统性重塑传统农业。

在农高会的专家咨询活动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被粮农团团围住,“种小麦得加点磷肥,促进根系的增长”“防治小麦赤霉病,得靠种子‘硬气’。”张正茂耐心地解答。在杨凌示范区这片被称作“中国农科城”的土地上,种业不再只是传统的选育栽培,而是融合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的科学实践。

截至目前,杨凌已累计培育小麦品种200多个,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增产小麦1000亿斤以上。近年来,杨凌以建设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打造中国杨凌农创汇为总抓手,建成了杨凌种子产业园、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杨凌种业创新中心,聚集了种业企业110余家。

传统农耕的经验驱动,正被智慧农业的数据决策替代。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技术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控整个园区的环境条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艳茹团队研发的智能苗圃巡检机器人,能够自动分析作物生长状况、识别病害风险并预估产量,通过AI算法生成精准的农事决策报告,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肉眼观察的滞后管理模式。

绿色创新是此次农高会的另一大亮点。深圳中农秸美科技公司展示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合成生物方法将秸秆转化为高价值材料,既避免了传统焚烧带来的污染,又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展会期间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生态农业展区,“农业+文旅+文创”的复合产业模式展现出强大生命力,长安区唐村的农旅融合案例、鄠邑区蓝莓基地的三产融合实践,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经济日报记者 雷 婷)

(责任编辑:刘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