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这座沐浴在北纬18度阳光下的热带天堂,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从旅游胜地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华丽蜕变。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引擎,三亚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和产业创新,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全球投资的热土。
天然禀赋与区位优势: 北纬18度的黄金枢纽
北纬18度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地理区域之一,被称为全世界旅游胜地的黄金纬度。这条纬线上分布着夏威夷、巴哈马、坎昆等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而三亚正是这条黄金纬度带上璀璨的明珠。这座城市坐落于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超过7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100%,每年接待超过3000万人次的过夜游客,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
从地理区位看,三亚处于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两大全球最活跃市场的交会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以海南为圆心,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大洋洲、欧洲和非洲的59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67%的人口。这一地理优势使三亚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天然桥梁,为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提供了战略支点。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这一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三亚正从地理交会点升级为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双向流动的枢纽平台。
三亚市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与重要窗口,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新增经营主体25.6万家,年均增速30%以上。2024年全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1%,2018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60.2%,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三亚市外向型经济的强劲活力与发展潜力。
回顾三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惊人蜕变。从20世纪80年代只有一条解放路一个菜市场的小渔村,到现在高楼林立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三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稳步推进,三亚正在以排头兵的姿态,着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与自贸港科创高地,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体系重构:
三大支柱产业协同发展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高端购物与消费回流,三亚以离岛免税为金字招牌,全力做好高端购物、境外消费回流这篇大文章。2024年,三亚实现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15亿元,占全省比重约70%,成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的重要力量。在离岛免税市场的带动下,三亚持续引进中粮大悦城、中免太古里、华润超级万象城、珠江三亚湾壹号、“海棠故事”等一大批商业综合体。这些项目已陆续开业或开工建设,不断丰富三亚消费市场供给,提升消费能级。
邮轮游艇产业成为三亚旅游消费升级的新引擎。2024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停靠境内外邮轮共计180艘次,接待游客约19.2万人次。三亚正加大与国际邮轮公司合作力度,开通更多航线,加密邮轮航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与此同时,游艇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三亚登记游艇总量已超1400艘,已建成涵盖游艇展示、销售、设计研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南国际游艇交易中心,带动观光、赛事、维修等游艇产业链持续繁荣发展。
文化艺术产业赋能旅游消费升级。三亚正积极打造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三亚体育中心“两场两馆”、保利国际博览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ISY国际电音节、Formula 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等高规格、高水准的国际文体赛事和会议会展活动不断登陆三亚,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验,提升三亚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自贸港科创高地建设:
南繁育种与深海科技
三亚依托崖州湾科技城,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发展南繁育种产业。伴随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落地,三亚繁育了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一大批国内外种业领军企业和百家种业生态圈企业先后入驻,推动南繁产业从季节性研发向常年研发、从单纯育种向全产业链转变。崖州湾现代种业已成为三亚未来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深海科技产业成为三亚创新发展新亮点。近年来,三亚在深海科技领域屡获重大突破,以三亚为科考母港的“奋斗者”号创下了10900多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一大批深海科技企业已落地崖州湾科技城,开展深海化合物资源、深海创新药物、基因检测等研发业务,推动深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三亚正在打造“蓝色经济”产业新城,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助力产业升级。以崖州湾科技城为载体,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众多院士在三亚共同搭建创新平台,不断深化对外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中国种子大会、亚洲种子大会等重大会议会展活动在三亚举行,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三亚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
全球运营总部建设:
双向投资与贸易枢纽
三亚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向投资枢纽,为企业提供三大总部落地模式——国际贸易总部、对外投资总部和全球运营总部。2020年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确定了“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更自由”的顶层设计。通过将这些政策相互融合,自贸港正全力被打造成为一个双循环枢纽,一个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交会点。三亚通过全流程ODI服务体系、高效益境外投资政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赋能企业以更低成本运用全球资源,从而更高效地开拓国际市场。
知名企业布局三亚成效显著。闽企紫金矿业早在2020年就在三亚成立国际控股公司,从一家小型贸易企业发展成为集团海外运营总部。该公司目前已被认定为海南省大企业总部,并获评海南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认定。紫金国际将国内国际双循环结合,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开展境内外投资,目前总投资额已超200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围绕汽车生态产业,2021年在三亚布局“贸易+投资+培训”双园双总部基地,领军汽车产业出海,投资了智马达、极氪、阿斯顿·马丁等知名汽车品牌,推动吉利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在三亚布局对外投资总部,参与马来西亚汽车高科技谷建设。
国际企业加速布局三亚。太古集团、LVMH、中石油、红杉均选择三亚打造跨境投融资平台,开展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及并购等业务,分别布局食品产业、时尚产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英特尔时隔15年在中国再次新设主体,选择三亚开展离岸贸易和对外投资业务,充分彰显了三亚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吸引力。
投资潜力持续释放
未来发展无限
当前,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历史性机遇就在眼前。封关运作后,海南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运输往来自由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三亚正积极准备封关运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确保封关后各项政策顺利实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并重。未来,三亚将继续坚持“国际旅游胜地+自贸港科创高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旅游消费领域,三亚将进一步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体验,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科技创新领域,三亚将深化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亚将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通过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三亚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形成产业与人才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区域协调发展与开放合作方面,三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同时,三亚将加强与中国内陆市场的联动发展,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促进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构建更加开放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作为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未来,三亚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等,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