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旭颖
日前,“五家涉旅平台企业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上了热搜。据消息,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携程、同程、抖音、美团、飞猪五家涉旅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坚决制止价格乱象,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的市场环境。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平时也会有各种约谈。这次其实就是一次正常的约谈,暑期贵州游客流量大,监管部门要求企业符合规定,不要搞乱市场。”
另有参会方透露:“会议并非因平台存在违法事项而进行约谈,主要是强调价格问题,要求各方在暑期严格遵守价格约定,鉴于暑期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会议着重强调要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严禁乱涨价行为。”
此次约谈虽然是一次“预警”,但也折射出一些或可借鉴、或需重视的变化。
一方面,贵州非常重视旅游业的良序发展,其监管领域正从“事后罚单”转向“事前合规引导”。
约谈前,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就召开了规范旅游业价格秩序工作会议,贵州省内多家涉旅行业协会(商会)就维护贵州“避暑季”价格秩序发起倡议。针对住宿、餐饮领域存在的临时加价、“阴阳菜单”等问题,贵州省民宿协会、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联合发出《规范餐饮、住宿行业价格行为倡议书》。此外,贵州省消费者协会还向消费者及经营者发出提醒和倡议。
7月31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避暑季”住宿行业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函》,要求各住宿业及第三方平台经营者严格遵守价格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理制定住宿服务价格,诚信经营;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在第三方平台等渠道预订房间订单生效的情况下,不得单方面毁约,不得擅自提高价格;严禁采取虚构原价、虚假打折、模糊标价等手段误导、欺诈消费者等。
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旅游规模跃居全国前列。贵阳和安顺的山地旅游、遵义的长征文化和研学游项目、六盘水的避暑康养和冰雪运动、铜仁的温泉康养、黔东南的民族文化体验、黔南的天文科普体验,以及在2024年火出圈的台盘村“村BA”球王争霸赛……资源优势加上政府重视,让贵州旅游业乘势而起。截至2024年,贵州省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
另一方面,此次约谈会重点指出的几类价格乱象普遍存在于旅游业内,部分问题甚至频上热搜。
消息显示,在约谈会上,贵州省市场监管局针对相关平台企业可能存在的实施“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问题进行了通报,进一步提示了违法风险。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旅游市场价格乱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暑期等旺季旅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住宿等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导致热门地区“一房难求”,为部分商家“坐地起价”和毁约转售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旅游消费链条长、主体分散,传统监管手段难以适应线上化、动态化的新模式,对哄抬、欺诈等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存在难度,跨平台协同监管也尚不完善。
此外,部分经营者诚信缺失,追求短期暴利,而消费者在异地维权成本高,往往被迫妥协。这种维权困境无形中纵容了违规行为,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在陈礼腾看来,贵州省此举是对近期旅游市场乱象的及时纠偏,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明确法律红线、强化违法风险警示,有助于遏制恶性竞争和牟利行为。后续对整改不到位企业的从严查处和典型案例曝光,将进一步形成震慑效应,促进旅游行业公平竞争,为消费者营造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此次约谈标志着监管正从“事后罚单”转向“事前合规引导”。对于平台而言,需以“技术透明化、规则人性化、监管协同化”重构商业模式。短期来看,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展算法合规整改,建立价格异常响应机制;长期来看,可通过信用共享,比如与文旅部全国旅游监管平台数据互通等构建行业共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