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余姚锻造工业经济坚实筋骨

2025-08-10 07:21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宁波余姚锻造工业经济坚实筋骨

2025年08月10日 07:21   来源:经济日报   郁进东

首次荣获浙江省“工业大市大县挑大梁”典型案例,成功蝉联代表浙江制造业最高荣誉的“浙江制造天工鼎”……

今年1月至6月,浙江宁波余姚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08.2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分别为73.7亿元、81.5亿元,分别增长18.3%、13.1%,两项数据均居宁波各县(市、区)第一位;完成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368.2亿元,同比增长15%……一串串鲜亮的数据,彰显着余姚工业经济高质量崛起的强劲态势。

新兴产业链式突围

靶材精密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线马力全开,仓库里准备发往世界各地的货物堆得满满当当……像眼下天气一样火热的,是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热气腾腾、分秒必争的生产景象。

江丰电子是全球极少数能实现全品类超高纯金属靶材量产的企业,晶圆制造溅射靶材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位。根据今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9%。

与此同时,江丰电子也是余姚半导体产业链的链上龙头。江丰电子通过牵头成立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了“强链主+孵化器”模式,集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孵化链上企业。目前,已有18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在这里成长,其中17家已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6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研究院企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

“润平电子”的超精密抛光头在精度、平坦化程度等多个维度上赶超国外同行;“创润新材料”的低氧超高纯钛单锭提高了溅射靶材加工成材率;“芯丰精密”的半导体晶圆微米级加工设备完全自主可控……在江丰电子的招引下,近年来已有多家延链、补链、强链企业密集“入链”余姚。

“今年是阳明工研院聚焦半导体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锚定园区企业产值复合增长率增加40%、新增专利400项以上的目标奋力拼搏。”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崔鋆表示。

目前,余姚半导体产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达91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亿元以上31家,建成了国内唯一、全球前三的超高纯钛金属产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涵盖设计、材料、器件、设备、封测等环节的产业体系,近3年产值年均增速达18.9%。

此外,今年上半年余姚多条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产业链表现同样抢眼:智能光伏产业链实现增加值超1.16亿元,同比增长133%;生物医药产业链实现增加值超2.4亿元,同比增长12%;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增加值超51.64亿元,同比增长33.4%;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实现增加值超34.78亿元,同比增长9.3%,这几条产业链的增速均位居宁波各县(市、区)前列。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余姚正以链式突围打造产业韧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筋骨。

“智改数转”加速推进

日前,记者来到宁波大叶园林工业有限公司的立体仓库,高达34.5米的仓库一共有14层,设有1.5万个库位,这是目前全亚洲最高的园林工业立体仓库。

“该立体仓库用于存放公司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在生产最忙、库存量最多的时候,利用率在80%左右,目前能够满足我们的仓储需求。”公司工会主席宓贤灯告诉记者,该立体仓库实现了物料进出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余姚,像大叶园林一样大力推动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的企业不在少数。

富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涂装生产线上,9台涂装机器人按照设定的程序,根据指令进行自动换色、精准高效的喷涂,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

宁波华腾首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里,移动机器人稳稳地托着一大包半人高的聚酯树脂原料运往加工区。

余姚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的注塑车间内,两排注塑机马力全开,每台注塑机都装有一块实时显示生产情况的数字看板;借助防错装置,短短3秒时间一个汽车门板50余个零件的视觉检测全部完成。

宁波佳音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咖啡机电磁泵某生产车间,近几年陆续应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设施,硬件方面持续推动“机器换人”战略升级,引入了先进的红外视觉检测系统。

近年来,余姚抢抓“人工智能+制造”机遇,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的覆盖率,专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通过外地引进、本地培育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等方式,分类推进关键装备、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以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从而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

今年,余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持续提速拓面,1月至6月共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89家。截至目前,余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整体数量居宁波前列;累计获评宁波市级及以上数字化标杆项目122个,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52个。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从今年上半年电力数据来看,余姚全社会用电量超过7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4%。数据显示,从5月中旬开始,余姚市工业企业用电量恢复快速增长,6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已经高达8.15%,显示出企业穿越风雨向阳而生的强大恢复能力。

余姚作为工业重镇,辖区内的企业与园区是用电“大户”,对电力服务的“感知度”也尤为敏锐。今年以来,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创新工业用电量日报机制,为政府部门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公司以提升电力营商环境为抓手,靶向聚焦企业扩产扩能、项目落地投产等核心用电需求,累计为417家企业高效完成用电新装及增容工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电力动能。

“余姚工业经济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这离不开背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精准发力、协同发力。”余姚市经信局局长王燎民表示。

今年,余姚市明确提出要大拼工业经济,加快谋划“35”千百亿产业集群行动的迭代版本——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与新材料、机器人及集成、节能环保、精密模具、高端装备“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的迭代版本,聚力打造智能物联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泛半导体等百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清晰航向。

将澎湃的创新势头加速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进一步巩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余姚市的共识。

一直以来,余姚持之以恒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企业发展生态,坚持把企业“推到台前”,让企业唱好主角。余姚制定发布《关于创建“专精特新”活力之城的实施意见》,实施梯度培育,建立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培育库,通过数据采集、跟踪监测,对中小企业进行精准画像,遴选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进入培育库,每年做好迭代更新,今年遴选专精特新种子企业77家。

高效的产业协同是提升韧性的关键。余姚市经信局精心策划并大力推动“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走深走实。今年上半年,余姚开展了涵盖技术交流、供需匹配等方面的产业链专项活动9场,累计吸引企业参与达380家次,活动有效促进链上企业间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显著提升产业链内部的“黏性”与运转效率。

此外,余姚还持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有力支撑。余姚积极开展“暖企解难题”“惠企减负担”系列行动,完善企业诉求办理机制,今年上半年,开展小微企业惠企政策宣讲,服务企业2900家,企业提出的535件诉求100%办结,响应机制高效运转。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