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洪剑儒
近日,创新药出海与全球化开发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政界、企业界、学术界嘉宾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创新药企如何深度融入全球医药价值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及别开生面的多国大使馆连线等多种形式,与会者为药企出海“把脉开方”、建言献策,共绘中国创新药全球化发展蓝图。
当前,全球医药产业更经历着深刻变革:一方面,基因治疗、细胞治疗、AI驱动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另一方面,疾病无国界,医药创新必须立足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创新药行业已从早期的“跟随式”创新逐步迈向全球“并跑”“领跑”的突破式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原研药通过FDA、EMA认证,成功登陆欧美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企业如何成长为全球医药价值链的核心参与者,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球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的城市。”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丁剑华在致辞中指出,面向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在项目对接、市场拓展、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深度解析了中国创新药全球化的路径与成就。驻冈比亚共和国原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提出,推动中国创新药实现系统性领先,需重点发力于加速制度型开放合作、培育支持长期创新的“耐心资本”、深化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并鼓励企业积极“抱团出海”,从单纯授权交易迈向与全球研发体系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使中国方案成为全球创新的关键力量。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临床开发和医学研究副总裁赵仁滨则从优秀创新药企视角,回顾了中国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展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稳步跨越。
作为本次论坛的亮点环节,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分会场同步启动多国视频连线,以跨地域即时互动架起全球实时对话桥梁。在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经商处、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经商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商处等机构支持下,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珂、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拓展副总监王冠、北京经策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姜楠,分别与德和衡(印尼)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联合创始人黄荣,德恒律师事务所首尔办公室主任祝翠瑛,东京世界贸易中心顾问、日本Verybest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李晓媛,新西兰卫生局亚洲健康和国际合作处首席顾问周立锋展开连线对话。企业代表现场向海外专家实时提问,聚焦中国药企全球化布局的核心关切,为药企出海输出全球市场洞察与实战路径指南。
在“聚焦企业出海”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从各自专业视角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指出,尽管本土创新药发展已迈入崭新阶段,但出海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需精准把握各国差异化的医疗体系、市场需求与监管要求,全方位推进产品本地化、渠道合法化与营销精准化,同时亟须破解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瓶颈。高岳集团首席执行官洪涤强调,本土创新药出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依托政府平台支持,推动企业与机构“抱团出海”,在各自优势领域协同发力,方能实现集体突围。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深刻聚焦创新药出海与全球化开发的前沿趋势、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不仅为中国创新药更好出海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同时也为深化医药产业全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更多中国医药产品和服务跨越国界、惠及全球。
据了解,作为此次论坛承办方,国际商务会客厅正着力打造深度整合全球政商资源的生态网络与赋能平台。依托与驻华使领馆、原驻外大使及参赞的常态化高端对话机制,以及“智熵国别智库”的资源优势与专业研究能力,平台不仅汇聚了覆盖全球的政府机构、商协会与产业链核心企业资源,更能实时精准把握目标市场的政策法规与营商环境动态。同时,通过精心策划经贸合作会、政企闭门会等高规格活动,平台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商务枢纽。国际商务会客厅已从资源对接平台跃升为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促进双向投资贸易的专业化、生态化高价值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