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城,消费能级持续跃升

2025-07-08 07:24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这五城,消费能级持续跃升

2025年07月08日 07:24   来源:国际商报   

  ■ 本报记者 邵志媛

  作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载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引领消费升级、激活经济动能方面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自2021年7月启动培育建设以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城持续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以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为抓手,为消费市场注入澎湃活力。

  今年以来,五城紧扣政策导向,从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等维度精准发力,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数据显示,目前五个城市的中华老字号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消费品进口规模超全国总量半数,在传承商业文化与集聚全球消费资源方面展现强劲实力。

  场景创新 消费各显特色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了——手机下单后半小时内就能收到生鲜果蔬的即时零售,这种‘分钟级’的便捷服务特别适合上班族的生活节奏;还有商圈里融合了艺术、科技元素的沉浸式展览,逛起来就像走进了互动性极强的童话世界。”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女士一边翻看着手机里刚收到的即时零售订单,一边感慨道,“从日常购物到文化体验,如今的消费场景不仅覆盖得更全面,也越来越富有体验感。”

  王女士的感受,正是北京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北京多方面发力: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全市消费地标,引入大批品牌首店、概念店,改造提升王府井步行街等彰显文化时尚魅力的消费地标;在产品供给上,持续推出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在服务升级上,完善外国游客便利化举措。多重举措成效显著,今年1—5月,北京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97.1万人次,同比增长54.1%。

  其他城市亦在发力——上海以大型消费节庆为抓手,打造“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活动,充分激发城市消费潜力。广州聚焦“天河路—珠江新城”两大商圈,通过整体规划构建业态完整、互补性强的消费产业体系。同时,广州持续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目前离境退税商店已突破500家,全市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同比增长2.03倍,销售金额同比上升1.29倍。天津立足河、海、港特色,打造标志性商圈与商业项目,盘活古建筑资源,引入首店,激活消费活力。重庆则依托独特景观,建成洪崖洞等“国际范、巴渝味”消费场景,年均吸引超5亿游客。从今年4月起,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进一步升级夜景体验,带动滨江路重点餐饮企业平均满客率超70%、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80%。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今年上海、北京等五城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效显著,首发经济吸引国际品牌举办新品首发,提升城市时尚度与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消费增长;优化入境政策,增加入境游客人数,促进旅游、餐饮等多行业繁荣;消费环境优化提升本地居民消费体验与意愿,推动商业氛围、设施及业态全面升级。

  “五城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具备“消费引领力”的城市能够在全球消费体系中从“参与者”转变为“规则塑造者”,通过政策策源、制度供给、理念输出重构消费价值链,提升城市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能力。

  “此外,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牌、开设首店、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地区总部等措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以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洪涛说道。

  有的放矢 拓展多元新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等8个维度系统部署。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五城掀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热潮,展现出消费能级跃升的强劲动能。

  不过,受访专家提醒道,尽管五城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在消费供给方面,本土高端消费品牌的培育相对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奢侈品牌或特色品牌,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本土文化和高品质商品的双重需求。消费场景创新仍有提升空间,多数商业区域以传统的购物、餐饮模式为主,沉浸式、体验式的新型消费场景不足,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袁帅说道。

  袁帅建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各城市需立足资源禀赋与特色优势:上海依托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地位,强化高端时尚与金融消费,打造全球时尚新品首发地和金融消费创新区;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发展老字号消费;广州凭借深厚商贸传统与美食文化,突出商贸消费和美食特色,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与美食之都;天津依托港口优势与近代历史文化,发展港口消费与滨海旅游消费;重庆以独特地形与山水风貌,打造立体消费空间,提升夜间特色消费。

  在政策层面,洪涛建议,构建从国家到地方的完整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入境游便利化、离境退税政策完善及新业态培育等领域;推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区域与区域的经济协同创新,依托城市群优势设计跨区域消费线路,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此外,应明确消费主体分类,聚焦本地居民消费,重点发展特色社区商业;服务全国游客消费,着力打造城市独有特色老字号、商业步行街、特色文旅消费及夜经济等;吸引境外游客消费,通过分层定位实现消费场景的精准覆盖。”洪涛补充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