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传承雷锋精神 科技志愿在行动"启动 院士开讲《用脚步丈量地球》

2023年03月06日 14: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苏兰)“我签名可以,孩子们你们记得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全面发展啊……”“哦,学环境工程的学生,你们要不怕苦,科学没有捷径可走,环境的改善需要你们用脚丈量山海湖泊……”3月5日中午12点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刘嘉麒在结束科普报告后,一边给学生们签名一边叮嘱学生好好努力,勇攀科学高峰。

   

  当天是中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科学家精神,奏响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最强音。中国科技馆于2023年3月1日—7日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科技志愿在行动”科技志愿服务周主题系列活动,激扬全民学雷锋、讲科学的科技志愿服务热潮。


  在活动现场,观众们一起观看科技志愿服务宣传片,中国科技馆为专家志愿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刘嘉麒颁发聘书,特邀嘉宾为企业和高校科技志愿服务代表授牌。参会志愿者还集体宣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

 

  随后,刘嘉麒院士以专家志愿者身份作《用脚步丈量地球》主题讲座,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刘嘉麒院士在《用脚步丈量地球》主题科普讲座中指出,地球已有约46亿年的演变历史,从远古到现今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时代都伴随着地质、生物、气候、环境等重大演变,成为天翻地覆的地质事件。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凌晨4点钟;快到晚上10点钟植物开始出现;晚上11点刚过恐龙登上舞台,它们持续存在约三刻钟;午夜前20分钟哺乳动物时代才开始,而人类,直到午夜前1分17秒才出现,按照这个比例,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在地球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一瞬。”刘嘉麒院士总结表示,用脚步丈量地球,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必须勇于实践,即使信息技术再发达,也离不开实践。文科等其他学科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能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中国科技馆介绍,在今年主题为“传承雷锋精神?科技志愿在行动”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期间,该馆推出一系列活动,除刘嘉麒院士科普讲座外,还举办《金龟子》科学影迷亲子沙龙,带来“爆笑昆虫记”科普讲座,邀请中国科技馆青年志愿者主讲“群星闪耀的夜空”主题特色天文课。同时,中国科技馆红领巾宣讲团志愿者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全部由小学生担任的志愿者为公众讲解“天宫”空间站核心部件“‘天和’核心舱”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大学生讲展品”志愿服务活动则由大学生担任科技辅导员,在中国科技馆展厅内定时对特定展品开展讲解服务。此外,中国科技馆举行“专家学者走出去,科技扶贫谱新篇”科普下乡活动,邀请专家志愿者赴山西吕梁基层小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另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的科技志愿者超过400万人,注册的科技志愿组织达8.6万个。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传承雷锋精神 科技志愿在行动"启动 院士开讲《用脚步丈量地球》

2023-03-06 14: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苏兰)“我签名可以,孩子们你们记得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全面发展啊……”“哦,学环境工程的学生,你们要不怕苦,科学没有捷径可走,环境的改善需要你们用脚丈量山海湖泊……”3月5日中午12点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刘嘉麒在结束科普报告后,一边给学生们签名一边叮嘱学生好好努力,勇攀科学高峰。

   

  当天是中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科学家精神,奏响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最强音。中国科技馆于2023年3月1日—7日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科技志愿在行动”科技志愿服务周主题系列活动,激扬全民学雷锋、讲科学的科技志愿服务热潮。


  在活动现场,观众们一起观看科技志愿服务宣传片,中国科技馆为专家志愿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刘嘉麒颁发聘书,特邀嘉宾为企业和高校科技志愿服务代表授牌。参会志愿者还集体宣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

 

  随后,刘嘉麒院士以专家志愿者身份作《用脚步丈量地球》主题讲座,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刘嘉麒院士在《用脚步丈量地球》主题科普讲座中指出,地球已有约46亿年的演变历史,从远古到现今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时代都伴随着地质、生物、气候、环境等重大演变,成为天翻地覆的地质事件。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凌晨4点钟;快到晚上10点钟植物开始出现;晚上11点刚过恐龙登上舞台,它们持续存在约三刻钟;午夜前20分钟哺乳动物时代才开始,而人类,直到午夜前1分17秒才出现,按照这个比例,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在地球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一瞬。”刘嘉麒院士总结表示,用脚步丈量地球,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必须勇于实践,即使信息技术再发达,也离不开实践。文科等其他学科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能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中国科技馆介绍,在今年主题为“传承雷锋精神?科技志愿在行动”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期间,该馆推出一系列活动,除刘嘉麒院士科普讲座外,还举办《金龟子》科学影迷亲子沙龙,带来“爆笑昆虫记”科普讲座,邀请中国科技馆青年志愿者主讲“群星闪耀的夜空”主题特色天文课。同时,中国科技馆红领巾宣讲团志愿者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全部由小学生担任的志愿者为公众讲解“天宫”空间站核心部件“‘天和’核心舱”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大学生讲展品”志愿服务活动则由大学生担任科技辅导员,在中国科技馆展厅内定时对特定展品开展讲解服务。此外,中国科技馆举行“专家学者走出去,科技扶贫谱新篇”科普下乡活动,邀请专家志愿者赴山西吕梁基层小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另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的科技志愿者超过400万人,注册的科技志愿组织达8.6万个。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