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 中国经济正在“闯关”

2020年07月17日 0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见习记者 李若一

  由负转正,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3.2%。

  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今天揭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在经历一季度近乎失速的过程后,二季度的中国经济重新找回增长节奏。放眼全球,这样的增长实属不易。世界银行最新预测称,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5.2%,其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日欧)均为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预计,中国将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领跑全球经济。

  不过,许多专家学者与机构也在提醒,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尤其是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将会如何?在内外部重重挑战面前,中国经济该如何“闯关”?

  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

  “您有一个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电脑上蹦出的外卖订单不停催促。老板李薇忙碌着,她的餐馆正一天天好起来。

  受疫情影响,前几个月这家店铺的营业额直线下降。进入四五月,经营数据总算有所起色。“那时候都快关门了,但现在基本恢复了。”李薇说。

  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小数点,落到个人头上就是日常生活的变化。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创1992年以来的最低值。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都出现负增长,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遭遇“寒冬”。

  在“非常态”煎熬一个季度后,中国经济在二季度终于重回正增长轨道: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1.5%。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有20家研究机构对二季度GDP增速进行了预测,其中有19家预测是正增长,平均预测值为2.9%。而3.2%的单季度GDP增速表明,中国经济的韧性远超市场预期。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将6月视为经济基本面数据重要的分水岭。据其预测,6月国内生产活动高景气延续,投资消费均延续改善趋势。到二季度后半段,中国经济已经从疫情后复苏回补逐渐过渡到周期性上行。

  其实,二季度经济复苏式增长的轨迹早就有迹可循。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整体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到6月,CPI同比上涨2.5%,这已经是CPI连续两个月维持“2时代”。

  生活消费回归常态的同时,生产供应也在逐步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说明各行业的企业经理人对本行业下个月的景气程度比较看好。

  进出口的情况也好于预期。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进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其中出口数据更是自4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

  一系列好转迹象的背后,是落地生根的经济调控政策措施。

  在7月16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采取了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全面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已经见到成效。

  “这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同时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刘爱华说。

  稳就业、保民生,还需继续发力

  李薇不太明白各种经济指标意味着什么。相比于各种宏观形势的分析,她更关心下个月到店就餐或者订外卖的人会不会多一些。每个月固定的租金压力,让她每天睁开眼就得盘算着怎么扩大营收。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六稳”“六保”之首。而从16日公布的数据来看,就业和民生领域的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有所回落,其中6月份为5.7%。但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更突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6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为19.3%,比5月上升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就业数据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如何稳住就业,进一步降低失业率,成了眼下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总体上有一些积极变化,另一方面一些重点群体的压力比较大。”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尤其关心贫困地区的“保就业”情况。今年是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贫困地区“保就业”的成效尤为关键。

  张琦了解到,上半年25个省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830余万人,超过去年外出务工总数。与此同时,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33万贫困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的影响。

  刘爱华认为,“保就业”首先要稳住市场主体,落实好减税降费、减免社保费用房屋租金这些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住就业的基本盘。其次,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通过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等措施,来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有,就是加强就业帮扶,鼓励新业态就业和灵活就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6月下旬,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发文,明确延长部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执行至今年底,同时提出“2020年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下限可继续执行2019年个人缴费基数下限标准,个人缴费基数上限按规定正常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湖北等14个省份明确暂缓调整2020年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日前,北京市还提出,暂缓调整2020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种种举措,都试图进一步缓解受疫情冲击的企业成本压力,稳定就业形势。

  疫情叠加洪灾,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

  一些指标逐渐好转的同时,内外部挑战仍然是持续的考验。

  民生银行宏观研究中心预计,三季度传统服务业将继续复工复产,不过南方洪灾将产生一定拖累,GDP增速有望继续小幅提升;进入四季度,疫情传播条件变化,防控不会放松甚至可能加强。综合考虑,三、四季度GDP将恢复至5%左右,全年GDP回归正增长可期。

  最近,南方多个省市正在经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在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中,鲜菜价格环比、同比都出现了由负转正现象,鲜菜同比价格从上个月下降8.5%,在6月份转为上涨4.2%。

  刘爱华指出,上半年“抗疫”过程中采取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政策,积累了相当多经验。因此,在应对洪灾冲击方面,宏观调控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也存在政策空间。

  更多的挑战可能还是来自外部。当前,许多国家仍在“疫情防控艰难、经济恢复缓慢”的泥潭中挣扎。IMF最近进一步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预测至-4.9%,预计美国经济2020年萎缩8.0%,欧元区萎缩10.2%,两者均较4月份的预测降低逾2个百分点。

  如何应对日趋复杂的外部形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在“国是论坛——2020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只要坚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眼前的困难和挑战就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

  在受疫情冲击最明显的进出口贸易领域,今年发生了明显变化:东盟已取代美欧,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5.6%。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分析称,当下中方和东盟的因素正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大市场正不断扩大开放,率先复工复产;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防疫的同时逐步复工复产。

  “我相信疫情过后,中国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全球对中国的期望也会更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如果“抗疫”成功,复工复产加快,“六保”“六稳”做得到位,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创新、资本和人才会向中国转移,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也将成为一个亮点。

  谈及下半年经济走势,董煜认为,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三四季度有望恢复到接近正常增长率的水平。但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都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宏微观经济政策都要更加积极和灵活、更加精准和到位,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代入微观主体的感受,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疫情的影响会继续,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他说。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 中国经济正在“闯关”

2020-07-17 0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