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湖北襄阳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

2018年04月28日 10:36   来源:湖北日报   

  千里汉江,源远流长,她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与长江、淮河、黄河并称“江淮河汉”。

  汉江流域作为我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在全省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汉江中游,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瞄准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奋发有为,改革进取,争当转型跨越的“排头兵”,阔步迈向新征程。

  “绿”为主线 走襄阳高质量发展新路

  经过多年奋斗,2017年襄阳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由过去的70多位提升至现在的53位,取得了“三年新增一千亿,九年实现翻两番”的成绩。金鹰重工、中航精机、航宇公司等47个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奋进的态势?如何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以减量化增长为切入口,襄阳正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路径化、工程化、项目化,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勇当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排头兵。去年12月3日,中共襄阳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推进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的决定》。“绿色发展是旗帜,减量化是路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出相应的工作探索。”襄阳市委负责人强调,要通过减量化增长,引导襄阳在绿色发展上、在质量变革上、在高质量增长上走得更快一点、更稳一点。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跷跷板”此起彼伏,如何找到减量化增长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全面形成减量化增长模式,有助于彻底摆脱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任兴亮表示,绿色发展必须坚持以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产出高效化为核心,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通过对细磨滚道进行精益改善,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将加工轴承外圈的单位时间由29秒减少到23秒。“别小看这6秒钟,现在我们单位时间的产量已经由800件增加到1000件。”该公司精益管理处经理孙桂喜说,生产流程再造也是减量化增长模式的一种。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了20%,生产效率和效益却大大提升。

  坚持以优争先、以质取胜,襄阳正引导企业加快清洁化制造、智能化改造、多元化创造、品牌化打造步伐,不断提升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成了蔬菜专用有机肥,而蔬菜种植、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残菜又成了畜禽的美味佳肴,农业废弃物在枣阳市隆兴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循环利用,整个生产环节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量化增长有助于襄阳农业做大做强。”该合作社理事长阮联平说,不用农药、化肥,蔬菜产量虽然有所降低,但价格更高,而且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名气越来越大。

  节约用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回收……以此为抓手,襄阳正在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荣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在襄阳,每天有280台定制公交车为110家企业职工提供定制服务,2017年服务乘客3716万余人次。“经过测算,一台定制公交车可使30名乘客不开私家车。”市公交集团营运生产部主任汪淑芳说,280台定制公交车每天至少可以减少3000辆小轿车的污染物排放量。

  综合施策,融合发展。襄阳还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在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襄阳上下纷纷行动起来,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引导、激励各行业、各领域在减量化增长上想办法、动脑筋,力争经济总量到2020年突破5000亿元。

  “实”为基因 将“认真”二字刻入灵魂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去年以来,襄阳市全面开展“讲认真、强本领、创精品”活动,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压实党建、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

  优化顶层设计,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为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的精准科学,市委对“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作出了开展对标管理、晾晒责任清单、提升能力素质、进行项目拉练、推进“市民问政”、开展“效能革命”、完善目标考核、严肃督查问责、构建容错机制等9项重点任务部署,打出了一套“作风建设组合拳”。

  紧扣落实主题,服务中心大局。“作风建设年”活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核心,按照“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作风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哪里工作推进缓慢,作风建设就围绕哪里;哪里问题多,作风建设就紧盯哪里;哪里群众反映强烈,作风建设就指向哪里”的要求,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发挥典型作用,深化“讲认真、强本领、创精品”行动。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讲认真”专题组织生活会,全面查摆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认真问题,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机关工委、市委宣传部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共开展“讲强创”演讲比赛150余场,演讲中宣传的大量本市先进人物事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到落细落小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始终将抓细抓小抓具体作为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注重问题导向,坚持从整治“懒庸推慢浮”的一个一个问题抓起,抓住不放,解决到位,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整体作风的好转。

  强化督办问责,严格保证落实成效。将推进作风督查工作作为抓落实的强大武器,强化问题整改督办,深究“不落实”背后的作风问题,对导致“末梢堵塞”的严肃问责,切实打通推动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实行“不打招呼、不预设目标、不限定次数”的“三不”督查方式,“一竿子插到底”,对一些反复性问题揪住不放,反复查、定期看,切实督出成效。坚持“铁腕问责”这个硬保障,依靠严的制度、铁的手段形成了震慑。2017年共追责问责138人,其中党政纪处分34人,组织处理104人,形成了作风建设高压态势。

  推进统筹联动,形成作风建设强大合力。全市“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以来,襄阳市作风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抓督办、抓节点,强力推进8个牵头单位、9大工作任务按照4个工作阶段有序开展。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实施工作清单制、定期报告制,建立微信工作群,坚持每周一列出小组工作清单,每周五各小组汇总上报工作落实情况。收集媒体曝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每十天向襄阳市委报告一次“作风建设年”督查事项办理情况,去年累计报告21次,报告事项242件。

  “创”为路径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人因城盛,城因人兴。聚天下人才,城市才有生命活力。

  今年4月22日,“校企协同育人才 创新创业共发展”高峰论坛在襄阳市襄州区举行。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14所高校与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去年9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襄阳人才新政”专题新闻发布会。襄阳市负责同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大学生前来就业的每月可补贴700元,引进急需紧缺省级及以上领军人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且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据了解,该市引才的对象主要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源材料与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优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且能产业化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对入选项目提供3年无偿资助,最高可获200万元;入选项目需要融资的,可由汉江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最高可达2000万元。

  2017年,襄阳市全年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2个,新增市场主体9.4万户。

  同期,该市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平台”达到60家;襄阳自贸片区入驻单位415家,进出口总额达4.5亿美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7553家,家庭农场7143家,总量居全省第一。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1%,居全省首位。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均保持较快增长。

  新产业加速壮大,美洋、九州、雅致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东风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0%,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7万辆,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底气更足。

  人才的聚集,促进襄阳一大批企业跃上新台阶。去年该市有93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5个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竣工投产,6家企业成为全省智能制造试点,汽车整车产量突破30万辆,创历史最高水平;风神汽车产值突破330亿元,中航机电成为百亿级企业;“襄阳云谷”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企业1.8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5%。

  “优”为支撑 简政放权激发营商活力

  2017年5月1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发出了全省首张“九证合一”营业执照。同年8月1日,在襄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湖北帝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领取了该市首张“二十七证合一”营业执照。

  2018年3月30日,襄阳市颁发首张“四十七证合一、八十七证联办”证照。此举是建立“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登记审批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可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创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

  据了解,该市开通“多证合一、一网联办”综合受理平台后,综合窗口可根据申请事项要求,一次性收取一套申报材料。改革后,综合申请材料从最多134套、248页表格材料减少到一套、15页表格材料,减少95%以上。

  服务发展“第一要务”,襄阳深化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2017年,该市53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广PPP模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三项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荣获两个“湖北改革奖”。“项目办理环节少、速度快、服务好。”4月24日,汉江绿色印刷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章勇顺,为襄阳市行政审批局针对工业项目推出的“先建后验”服务点赞。汉江绿色印刷产业园项目位于襄城区卧龙镇,占地80亩。2017年,襄阳出台《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服务。经过联合评审,汉江绿色印刷产业园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先建后验”政策,可以享受相关服务。

  营商环境的优化,推动襄阳成为投资兴业的高地。去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4.9亿元,跨越4000亿元大关,总量居全省第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高新区综合实力进至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31位,枣阳市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同期,该市下发《关于印发〈襄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将绿色纳入行政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

  绿色起跑,奔向“一极两中心”目标;奋勇争先,勇当转型跨越“排头兵”;紧扣时代脉搏,襄阳阔步奔向新征程。

  保护汉江“母亲河”襄阳在行动

  2017年,汉江襄阳段水质继续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襄阳市被国家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100%,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平,其中有6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优的水平。保护汉江“母亲河”襄阳在行动。

  高位谋划,立法撑腰。襄阳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将环保工作列入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年将重点环保工作列入政府环保工作任务清单,制定并实施《蓝天碧水三年行动计划》《襄阳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安排环保工程,明确目标任务,落实环保责任,强力推动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后,襄阳市首批颁布施行的地方法规就是《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该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作任务明确到了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为该市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压实责任,综合治理。实施跨(县)界断面水质考核工作,该市从2016年开始,市对县设置了13个跨界断面进行考核,列为市对县的实绩考核内容。每月发布考核通报,对考核超标断面的责任县、区政府采取预警提醒、行政约谈等措施,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支流的水质改善确保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颁布实施以来,考核该市的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流域联动,区域协作。该市针对流量小、河长短的蛮河、滚河等小河流因河制策、一河一策,协调组织小流域联防联控,市、县两级均编制蛮河、滚河水体达标方案并推进实施,提升小河流水环境质量。唐白河作为汉江的最大支流,对汉江水质的影响举足轻重。该市与河南南阳市建立了跨省的“南襄唐白河流域水环境联合监管联防联控机制”,通过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协调联动等得力措施,唐白河水质明显好转,2016年、2017年唐白河水质年度均质已达到Ⅲ类,水质改善明显。

  面源治理,总量减排。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2017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取缔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水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重点水体流域村庄建立垃圾清运系统,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防止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污染。该市建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部门在保护饮用水水源方面的职责并严格考核。多年来,该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植树造林,构建屏障。加速推进“绿满襄阳”工作,全市围绕精准灭荒和“绿满襄阳”提升行动谋划骨干支撑项目15个,涵盖精准灭荒、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村庄、绿色屏障、绿色产业基地、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制定路线图、落实领导包保责任,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推进。截至4月20日,绿满襄阳提升行动完成造林面积135820亩,占2018年计划任务的134.3%。全市“一江九河”和“三山一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