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这条横贯辽宁、吉林的高速铁路全线贯通。作为东北地区近年来开通的里程最长的高铁线路,沈白段不仅结束了通化等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更以多项国际国内首创的技术工艺,推动东北高铁网络实现从“C”型到“O”型的闭环升级,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打通振兴“动脉”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沈佳高铁沈白段向南与京哈、秦沈、沈大、沈丹高铁衔接,向北与敦白高铁、规划的敦牡高铁、牡佳高铁依次相连,如纵横交错的动脉血管,构建起东北地区南北贯通、东西互联的高铁网络,缩短了东北与京津冀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更大范围流动,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协作加速。
这条高铁线路还是构建区域1、2、3小时出行圈的重要支撑性项目和民生工程,开通运营后,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分别4小时33分、1小时53分可达,进一步释放既有京哈高铁、长珲城际的运力,有力推动辽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快速发展、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激活旅游产业 串珠成链释放消费潜力
据介绍,沈白段开通后,铁路部门将开行沈阳至沈阳地区环线列车1对,长春至长春地区环线列车1对,辽吉两省“C”型通道变“O”型闭环,东北高铁网完成合拢。环线高铁将沈阳故宫、抚顺雷锋纪念馆、通化高句丽遗址、长白山天池、延边朝鲜族风情、吉林雾凇、长春伪满皇宫七大5A级景区“串珠成链”。
以长白山为例,高铁开通后长白山站日均开行列车将由14对增加到28对,开行方向将增加延吉、青岛等城市,特别是到沈阳、北京的运行时间分别压缩至1小时53分和4小时33分,方便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沈白段的开通,打破旅长游短瓶颈,促进沿线旅游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
赋能城市发展 挖掘产业提升新潜力
沈白段开通后,抚顺、通化、白山市将正式融入全国高铁网,将“天辽地宁”和“白山松水”紧密连通,哈长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有效衔接,构成了东北高铁城市群,辽宁14个地市实现市市通高铁。
通化作为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和旅游等产业集聚的城市,过去由于交通瓶颈,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受到一定限制。如今,高铁不仅能带来客流、物流,更推动其积极融入高铁都市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据介绍,通化市将按照规划创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充分释放爱国主义、康养、冰雪、高句丽文物古迹等方面的旅游资源潜力。“我们依托高铁辐射优势,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依托高铁不断提升通化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响通化旅游品牌。”通化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技术创新支撑,中国高铁名片再添亮色
沈白段建设过程中,多项国际国内首创的技术工艺投入使用,彰显中国高铁的硬核实力。自主打造的新一代自动化腕臂预配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相比人工预配节约5%原材损耗,提升施工效率40%;国内首创的无轨化接触网承力索小张力架设装备,实现“无轨施工”突破;道岔闪光焊接技术攻克传统焊接难题,提升轨道平顺性与安全性。
这些创新不仅保障了线路高质量开通,也为后续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
沈佳高铁沈白段的开通,是东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它以技术突破夯实交通基础,以路网融合激活经济脉动,以开放通道促进区域协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写下生动注脚。未来,随着高铁效应的持续释放,一幅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涌动的发展新图景正在白山黑水间徐徐展开。(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