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万高铁“Whoosh”,何以成为世界语言?

2025-07-10 15:54 来源:咸宁新闻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雅万高铁“Whoosh”,何以成为世界语言?

2025年07月10日 15:54   来源:咸宁新闻网   rwzh4

  当印尼民众为雅万高铁列车取名“Whoosh”时,这个形声词里不仅承载着对速度的惊叹,更暗含了更深层的文化选择,它没有采用任何技术术语或官方命名,而是用最朴素的拟声表达,让高铁真正融入当地日常语汇。这种自发性的命名现象,恰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最具温度的成功注脚。

  高铁的故事远不止于物理轨道的延伸。中国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占全球七成以上的数字固然震撼,但真正的变革在于它重构了“流动”的本质:单日1600万人次的旅客发送量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生活半径的几何级扩张。当高铁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日常,它便从交通工具升华为一种新型公共产品,一种能承载教育公平、医疗共享、经济协同的基础设施。

  技术奇迹正在被转化为全球公共品。中国主持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意味着中国方案正在成为世界高铁的通用语法。雅万高铁的钢轨上,跑的是印尼列车,刻的却是中国标准的技术基因。这种“技术公共品”的共享模式,正通过“一带一路”的轨道网络延伸至更多国家,不是简单的设备出口,而是整套技术生态的移植。

  在北京技术装备展上,CR450动车组样车即将叩开400公里时速的大门,人工智能展区闪烁着智能运维的未来之光。但最动人的场景发生在雅万高铁的站台上:曾需辗转三小时的路途被压缩至45分钟,通勤者清晨在雅加达喝咖啡,中午已在万隆的办公室处理文件。这种时空压缩创造的不仅是效率,更是生活质变的可能,它让资源流动更公平,让发展机会更可及。

  高铁正在重塑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逻辑。发展中国家对先进基础设施的需求更为迫切。高铁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更在缝合区域发展裂缝,它让核心城市的辐射力突破地理限制,使中小城市得以接入现代化经济动脉。这种发展范式的革新,正是中国方案对全球基建困境的破题。

  “Whoosh”的声波里,回荡着一种新型现代性的共鸣。当中国高铁技术标准成为多国铁路的底层语言,当“复兴号”与“Whoosh”在不同大陆并行飞驰,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发展共识正在形成:高效流动的交通网络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基础设施。钢轨延伸之处,连通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层对话。

  雅万高铁的“Whoosh”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语言,因为它讲述的不仅是中国的技术故事,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流动权利故事,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浪潮中,中国高铁正以铁轨为笔,在世界版图上书写着普惠发展的新语法。(王婷)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