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交通运输 > 铁路 > 正文
中经搜索

“复兴号超员停运”问题需防患于未然

2018年10月10日 08:16   来源:检察日报   

  “复兴号超员停运”问题需防患于未然

  10月7日,从贵阳开往北京的复兴号G402次列车因超员无法运行,部分持短途车票的乘客被要求下车。据铁路客服人员称,复兴号列车一般不允许超员,也不会给乘客补票,乘客若有补票需求应上车后与列车工作人员协商,视现场情况看能否补票(10月9日《北京青年报》)。

  有时候,将两个新闻对比来看很有意思。前几天,有部分高铁因取消一半车厢,买了坐票的乘客被迫挤在其他车厢内,导致整趟列车拥挤不堪、乘坐舒适度严重下滑;而这一事件中,又有高铁因超员无法运行,需要将无票、短途票乘客驱赶下去。如此鲜明的反差,令人不免产生疑虑:为何高铁取消车厢时不怕超员?超员的标准究竟如何判定?

  据报道可知,出现超员不能运行的乃是复兴号列车,复兴号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对负荷量有严格限制,一般超员量控制在20%以内,超出时将由智能系统自动报警,无法继续运行,并提醒乘务员需要疏散旅客。而和谐号没有加装自动报警装置,采取以售票量源头控制乘车人数的方式。而且,复兴号列车一般不售卖站票,乘客如果想上车补票,需要与列车工作人员协商,工作人员视现场情况判定,不保证都能补票成功,并且复兴号一般不会给乘客补站票。可见,高铁超员后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车型,如果乘客买到的是和谐号车票,那么就不用担心超员问题了。

  不过另一个问题来了,乘客在12306网站上订票,无法看到列车是和谐号还是复兴号,高铁班次的编码也没有区别。显然,对于乘客而言,买到车票后,究竟会乘坐哪种车型,乘客实际上处于不知晓状态。因此,如果将责任都归咎于乘客,显然是不合理的做法。于此,铁路方面应改进售票系统,在乘客购票时给予提示,告知其将乘坐的是和谐号还是复兴号,以从源头上控制乘车人数。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在平日里,列车员对无票乘客,大都采取补票措施,并无其他处罚,这就促使很多乘客钻了漏洞,无票、短途票上车补票的情况非常普遍,令乘车人数处于无序状态。那么遇到黄金周、春节等出行高峰时期,就非常容易发生超员情况。因此,对于无票乘客究竟该采取何种处理手段,也应有明确规定和执行细则,不能单凭列车员的自由裁量。

  “据港媒报道,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首日,一名深圳乘客因无票被罚款1500港币,据悉,该罚单是高铁开通日首张罚单。”媒体特意进行提醒,不少乘客习惯上车补票,但乘坐广深港高铁不能这样,否则后果很严重。显而易见,香港对无票乘客采取重罚的做法,远超普通乘客的可承受力,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也是对不遵守购票规则乘客的经济惩戒。

  那么,铁路部门有无必要学习香港,对无票乘客施以重罚,以遏制失序行为、维护实名制购票的权威性以及高铁的安全性呢?在春节出行高峰期相距不远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需要防患于未然,以免到时候发生大面积的高铁超员停运事故。

  周菊

(责任编辑:佟明彪)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