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企的“科研重器”与民企的“创新基因”碰撞,会迸发怎样的火花?在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热土上,一场“国带民”的化学反应正在上演。浙江省建设建材工会打造的全省机械冶金建材产业“国・民”联盟,以产业链为纽带,将国企与民企紧密联结,推动国企民企从“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不断输出产改工作“浙江经验”。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建科院”)以“国·民”合作为纽带,“联创+联智+联育”全链条协同攻坚,为浙江产改注入“国・民”协同硬核动能。
从“0”到“1”!“联创攻坚”激活全链蜕变
作为拆除垃圾再生砖行业企业,浙江中贞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中贞”)曾因产品应用场景单一、市场竞争激烈陷入发展瓶颈,亟待通过技术创新破局。
2024年2月,浙江省建科院手握“硬核科研”为浙江中贞注入“产改强心剂”。凭借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果——“工程废弃泥浆绿色高效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彻底颠覆了浙江中贞的发展基因。从优化布局新厂区,到联手研发新产品,再到品质保障打开新市场,一个个从无到有的科技蜕变,让“老底子”民企迸发“新活力”。
以新布局激发新变革。浙江省建科院锚定建设规范化、标准化、高值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目标,对浙江中贞厂区实施“全版图重构”,原材料堆放区、生产线及办公区分别针对性标准化布局,构建起了企业发展的“智慧中枢”,为企业产改筑牢硬件根基。
以新技术、新产品点燃企业新引擎。浙江省建科院发挥“以废治废、协同利用”专利优势,利用当地各类工业废渣制备固化材料,替代水泥、石灰等高能耗、高碳排放材料,开发工程渣土再生填料和再生混合料用于道路工程建设,通过新产品开发,正式将产改推向高潮。2024年5月,双方合作建成的杭州市首条工业化生产再生填料生产线,通过了试验段道路施工检测,再生填料路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国家及行业标准,预估年产量可突破130万吨。
新生产线投产后,浙江省建科院为企业搭建涵盖质量管理、设备保障、运输管控的全链条质控体系,以严密“防护网”全链护航企业产品品质,筑牢市场竞争力。
1+1>2!“联智研发”刷新治污行业标尺
在台州市仙居县埠头镇山枣村污水处理终端,“循环生物滤床”设备正稳定运行,出水COD浓度稳定在30mg/L以下。“浙江省建科院出具的权威检测报告,为我们成功打开了市场!”浙江天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沣环境”)总经理许明海说。
以往,受困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品缺乏标准、市场低价竞争,天沣环境虽有好技术却拿不到“市场通行证”。2023年4月,浙江省建科院携手天沣环境,以“国企研发平台+民企灵活创新”模式破局。这场“双向奔赴”,碰撞出“1+1>2”的强大效能。
依托农村生活污水设备性能检测试验基地,浙江省建科院针对天沣环境自主研发的“循环生物滤床”小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罐开展性能测试。通过还原真实处理场景,靶向突破行业瓶颈——研发“动态负荷测试法”,填补负荷波动测试空白;200余组对比实验,优化循环周期使吨水电耗直降31%;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出水稳定性提升20%。通过技术帮扶百日攻坚,“循环生物滤床”设备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相关一级标准,产品整体性能指标达省内领先水平。
从“解决一个”到“带动一片”,“国企+民企”的“联智”成果源源不断释放链式效应。天沣环境的技术优势迅速转化成市场优势,接连中标,带动设备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测试数据纳入双方联合编制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罐应用技术规程》,成为行业新标尺;形成的性能评价模型已应用于30余家环保企业的设备研发测试中。
2的N次方!“联育协同”筑牢多维根基
在产业变革浪潮下,“国企带民企”帮扶模式,既彰显着雪中送炭的担当,更演绎着锦上添花的共赢。
近年来,桐庐鼎力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庐鼎力”)主动顺应产改大势革新求变,初步构建起商品混凝土、干混砂浆、水泥预制构件产品矩阵。在浙江省建科院的帮扶下,双方锚定生产、标准、人才、管理等维度精准发力,以几何级效应,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强劲动能。
育生产。浙江省建科院的技术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对企业新建的20万吨干混砂浆和10万吨特种砂浆生产线进行全流程规划。通过优化布局、升级工艺、精准配置设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跃居省内前列,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单位能耗大幅降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步增强,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夯实硬件基础。
育标准。针对企业实验室建设短板,2024年7月,浙江省建科院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专家开展“一对一”指导,从功能区规划、仪器选型到环境控制标准制定,构建起完整的实验室管理框架。如今,企业实验室布局科学、设备齐全,试验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大幅提升,为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育技能,助力锻造专业人才。2025年3月,浙江省预拌砂浆试验人员岗位培训班中的桐庐鼎力的技术人员在充实的“学练考”后满载而归。自2024年9月来,一场接一场的“实战特训”为企业专业人才充电赋能。经过多轮淬炼,企业团队全面掌握核心检测技能,成为产品创新与质量把控的中坚力量。
从技术共生到生态共荣,浙江省建科院“联创破壁、联智立标、联育赋能”的三维方程式解开的民企蜕变路径,标注出浙江产改的崭新坐标。(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