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360:看了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片段,发现韩国的国情跟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韩国节目中孩子之间有很多交流,比较强调真人秀的感觉。而芒果台版的《爸爸去哪儿》,更加注重的是“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节目组编排的成分更大一点。节奏比较紧凑,更加适合国人的收视习惯,这可能正是节目组聪明之处。
媒体人梅子笑: 《爸爸去哪儿》最大的卖点是“明星亲子”。《爸爸去哪儿》以“生存体验”的形式,展示明星(非普通人)在陌生场合(非常见环境)与孩子的相处(普通人的生活),从而具备了卖点。不谙世事的孩子被置于陌生的场景,则为冲突制造了最真实的真人秀氛围。在节目中,明星们要互动的是不谙世事、完全不受控的孩子,他们没有台本、不按常理出牌,可能会哭、会闹、会调皮、会挑战他们的权威,而这,恰好构成了节目的看点。
小编有话说:其实这种亲子类节目一直都存在,但今年在经历了音乐、选秀节目冰火两重天的“打击”后,各大卫视出现收视断层和节目空档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亲子节目恰在此时播出,有市场、有很明确的观众群、有新鲜感,为其成功埋下了伏笔。而且《爸爸去哪儿》节目模式引进韩国,节目形态成熟,在韩国也广受好评,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引进中国后,湖南卫视针对中国受众喜好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风靡荧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度,国内电视台对于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模式趋之若鹜。从短期看,这种速成的引进模式的确让先吃螃蟹者大获其利;但长远来看,一窝蜂地从海外引进节目,也导致了国内综艺节目“虚火”、高度同质化,进而使原创节目发展失调、后继乏力。中国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原创节目品牌,引进只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节目制作短板,我们需要在引进的过程中学到国际一流的节目制作经验,进而为原创铺路,毕竟走出国门靠的是有竞争力有品牌的原创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