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舆情:
美院毕业动画作品频曝"抄袭门" 动漫原创何处寻?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某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作品展中的一部银奖动画作品《虞美人》有明显的抄袭嫌疑。网上也同时出现了“抄袭同步对比”视频。从这个视频上看,《虞美人》中的一些镜头确实与《浪客剑心》、《王的盛宴》、《铜雀台》等动画和电影中的画面高度相似。

    然而,话题并未就此止步,人们不禁联想到中国动漫层出不穷的模仿现象。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原创动画”中,人们都能看到外国动画的影子。为此,有网友直接逼问:中国动画缘何抄袭不断?中国动漫的创意在哪?究竟有没有法律规定现在的动画雷同到何程度就算抄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

是什么造成了动画作品抄袭问题不断?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动画作品播出平台的有限也是造成抄袭问题的根本因素之一。“原创动画制作完成后总是需要播出的,然而,目前除了几个少儿频道外,能够播出的平台很少。有些电视台给出的价位低,使得动画制作公司陷入一种恶性的竞争。抄袭当然是节约财力与时间成本的最佳方式。”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系主任秦林毅:动漫业是新兴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客观事实,需要潜心培养若干年方成气候。但当前抄袭、借鉴国外动漫作品现象较为普遍的主要原因还是创意不足、技术方面不成熟,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动漫界急功近利的心态。目前不少地方为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根据动漫的时间长短、收视率等要素对制作公司进行相关补贴。为追求利益,一些动漫制作公司放低要求,在内容设计等方面过分追求时长等指标,抄袭或作品制作粗俗等问题较为突出。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有句名言:一切艺术都是当代的艺术。一语道破了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产生什么样的艺术这一真理。当下人们共同的感受是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驱使下必然产生做工粗糙、剧情简单、随意抄袭的现象。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们缺乏核心价值观,缺乏对艺术的坚守和追求。针对动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支持力度其大无比,我们的扶持政策其实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数以百亿计的钱扔进了用分钟数来换取奖助额的杂物搅拌器中,不分良莠只看时长。

 

   小编有话说:全世界的动漫作品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加工完成的。在制作的最后环节,国外动画作品导演会提供给中国动画工作室一份类似于电影剧本的详细资料,要求对动画作品进行描画与填色等最后的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许多动画制作资料便流入中国市场,一些动画公司便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地模仿起来。当然,造成动画作品抄袭问题的原因不止这些,很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慢慢解决。

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借鉴?

    在百度中输入“中国动画”、“抄袭”这两个关键词,许多国产动画片的名称便跳脱出来。更有具备“火眼金睛”的网友将国产动画与它们的“模仿对象”进行比较,从故事构思到角色设定再到背景构图,都存在着高度相似性。这种原创意识的缺乏,引起了中国动画迷的不满与无奈:回忆过去,从《大闹天宫》到《葫芦娃》,中国动画也曾沐浴荣光,为何如今却沦落到“拾人牙慧”的地步?

 

 

 

    知识产权专家律师张志峰:如果真的要追究,还是有法可依的,原则上来说,如果原作者要打官司的话,后一个作品如果无法证明自己是独立创作完成的,那就是抄袭。另外有一点,因为动画片本身相当于一个影视作品,在抄袭界定上比较难,但其中的每一个单独画面如果被拎出来的话,就算是美术作品了,那美术作品的抄袭与否界定起来相对比影视作品容易一些。这一方面的界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主观,所以要惩罚抄袭者还是“困难重重”,除非是实质性的细节相似,比如一首歌的副歌部分十句歌词都一样,那肯定就是抄袭了,比如动画片中连贯性的十几个画面和台词都一样,那也算是抄袭。

 

    小编有话说:现在动画举证的艰难加上抄袭者有法律的空子可钻,意味着相关方面的法律有待完善。看来,就现阶段来说,比起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更多还是需要业内人士的自我约束和监督。

国产动漫如何走出抄袭借鉴“定势”

    “制作原创动画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种成本不仅仅是财力上的,更是时间和精力上的。”一位动画行业人士如此解释“抄袭”背后的动因:一部成熟的原创动画作品,从素材收集到最终的制作完成,整个过程基本要花费10年的时间。拿日本动画教父级人物宫崎骏来说,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进行漫画创作,许多经典动画作品都有几十年的素材积累。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现在有许多从事动画制作的人急功近利赚快钱的做法,只会让中国动画作品制作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必须看到,这个行业需要制作精品的信念以及吃透市场规律的智慧,要有做文化产业的心态,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模式,比如开发与动画相关的动画音乐、舞台剧、玩具等衍生产品,只有真正赚到市场的钱,才能使动画行业更好地运作下去。” 

 

    辽宁工程学院动漫专业田老师:日本漫画与欧美漫画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成本,与日本漫画相同,中国做的也是低成本漫画,这样借鉴起来比较容易,假如借鉴欧美漫画,出品方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这样得不偿失。借鉴原有动漫的画面,能节省不少成本,再加上各地政府都有对原创动漫的鼓励政策,很多原创动漫公司就动起了歪脑筋。很多地方的鼓励政策是,如果本地的原创动漫能在央视播出,政府会有专项的鼓励资金,多数情况是二维动画每季给1000元奖金,三维动画每季给2000元奖金,这个奖金不止是资金上的,更是一种荣誉。

 

    小编有话说:如果政府有完善的奖惩制度,比如惩罚是奖励的10倍,看那些高喊原创的人还敢不敢‘抄袭’。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各地政府只有奖励政策,却没有惩罚政策,这也是让很多动漫人动歪脑筋的原因。

总结:

    对于国产动漫落后的原因,业内人士和专家做了大量分析,诸如技术储备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版权保护不力、人才短缺等,但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府的过度扶持和保护有可能使国产动漫丧失进取精神。但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偏重于动漫的数量而非质量。比如,有地方政府规定,本地生产的动漫只要在电视台播放就可以按长度领取补贴,结果有的动漫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不惜拉长动画时长,拍出上千集,哪怕是在半夜的垃圾时间播出,照样拿补贴。小编认为,单靠业内人士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是不够的,如果政府没有相关监管的政策,抄袭之风恐怕很难在短时间抑制。网友和动画迷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国产动画真的有精品出现,那必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如果一味的抄袭、取巧,在丢失自己的品牌定位之余,更多的是职业道德的缺失。
做工粗糙,剧情简单,随意抄袭 关注中国动画业的反思

    说起中国动画,大多数人谈起的无非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娃》、《阿凡提》、《小蝌蚪找妈妈》等,当年出现过一批经典优美的动画,都富有特定的创作理念,表现人性、真情、大美,展示独特风格韵味,例如水墨动画的《小蝌蚪》和笔触简洁清新的《三个和尚》等,这些作品能够遵循动画艺术规律,充满幽默情趣和艺术夸张。虽然当时并不强调市场因素,但动画创作者保持对观众起码的尊重,艺术上竭尽全力,不马虎不敷衍。如今影视制作经费充足,技术条件显著上升,却没有几部有质量的动画上乘之作出现,做工粗糙、剧情简单、随意抄袭成为屡屡发生的现象,动画产业严重疲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动画的发展,除了看好它广阔的前景,难道不值得进一步反思吗? 


    现在的电影院线也按档期上映了不少新的国产动画电影,但是令人十分满意的高水平国产动画电影还没有出现,特别是和进口的优秀动画一比较就拉开了差距。如同样是讲一个道理,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国外动画好像故事表现都很顺畅,用让人很容易接受的形式讲述下去;而反观国内生产的动画片,表现形式生硬,往往是以喊口号、加字幕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不太容易接受,甚至反感,不能产生认同和共鸣,既不觉得愉悦也没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更别谈受到教育和启迪。中国动画和国外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是剧本?是技术?还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思想层次的问题?恐怕都存在。

    首先,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动画还停留在作画的层面上,过分强调制作环节。动画首先是影片,除了手绘和制作技术,还要懂得制片这个整体概念。一部精良的影片要通过专业的制片流程,来把握每一环节的艺术水准和技术质量,我们的问题在于将制片看得太简单甚至忽略了。如前期剧本环节,一台好戏是要经过多项检测才能确定它到底有无戏剧性,目标群体是否喜欢它,剧情和对白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影心理,画面和语言是否健康,总体是否符合文化价值观?随后在制作环节、后期合成和试映环节同样要层层把关,不断优化。动画是流畅的动作画面,精确把握运动规律是动画流畅的关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许多动画的完成只靠某个人,一人多种职能一肩挑。

    对于年轻的受众群体来说,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的除了那些经典的国产老动画片,大多是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像《圣斗士》、《机器猫》、《变形金刚》、《蓝精灵》、《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冰河世纪》、《功夫熊猫》等等,有人问为什么这些动画片能风靡全球,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动画艺术同样是传达艺术观念的行为方式,每一部艺术作品的主创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是什么,表达的方式是否贴切。动画片能做到风靡全球,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表明这部片子受到普遍认可,其艺术手法得当而感染和打动了观众。什么样的作品能被普遍认可?当然是传播普世价值观的艺术品,有丰富时代气息的作品,有高超艺术表现力的产品。在前期的项目策划阶段,如果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做得再炫的电影,也难以在情感上打动观众,感化受众,给观众带来精神食粮。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人:成琪  电话:010-83512266-8329
            E-mail:chengqi@mail.ce.cn
责任编辑:张晓晔  电话:010-83512266-8590
            传真:010-83543336
微博:http://e.weibo.com/cewenhua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