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大数据"镀金"案例 看影视业创新浮躁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的概念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小时代》、《纸牌屋》等影视在票房、推广的成功,被认为是借助大数据分析成功的典范。从数据的角度看,大数据在影视行业的应用产生了不少“金光闪闪”的成功案例。但,成功的背后,“大数据分析”是决定性因素吗?大数据是为影视行业发展注入了成长的元素,还是仅仅镶了华而不实的金边儿呢?影视的大数据又真正挖掘了多少呢?


  把握大众需求,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据影片发行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小时代》在上映之前,单单新浪微博的搜索量就达到3300多万。而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及“小时代”、“郭敬明”的用户中女性的比例占了70%以上。QQ空间曾经发布了《大数据里看电影》的信息图,从电影票房、观影城市、观影人群、口碑效应等维度对2013年的热门电影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直观地揭示了电影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小时代》在QQ空间的提及率超过8000万。
  从上述大数据可以看到,《小时代》最后取得约5亿元的票房,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大数据的力量。虽然票房很好,但主流舆论称其内容空泛、炫富拜金、过于商业、艺术性低等,被许多人所唾弃。这样的“差口碑”也作为历史存留于相关的大数据中。


  说是大数据成功的案例,却实际另有原因
  几个月前,当时最火的美剧《纸牌屋》,曾创造“在美国和其他40个国家及地区已经成为网络点播率最高的剧集”的记录。有趣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和男主角都是被大数据“算”出来的:Netflix在美国有接近2700万的订阅用户,这些人每天在Netflix上产生3000多万个网络点击行为,例如暂停、回放或者快进,并且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以及300万次搜索请求,根据数据,点击率非常高的鬼才导演大卫·芬奇和男演员凯文·史派西。
  《纸牌屋》由于上述大数据计算的事情,被誉为电视剧行业通过互联网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结果的第一次成功的运用。由此,被认为它的成功,是大数据分析造就的。
  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纸牌屋》的背后,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同属一家经纪公司,这部电视剧的主要推手,是好莱坞的影子幕僚之一CAA 以及制作方MRC ,Netflix能够加入只是因为他们比有线电视台出钱更多。大数据在整部剧集中的作用,不会比在2008年将英剧《纸牌屋》推荐给MRC 联席董事长Modi Wiczyk 的那个实习生,所产生的价值更大。


  数据分析的挺好,却容易忽略创造力的重要性
  梦工厂是否会分析从视频网站获得的观众观影数据,为电影制作提供参考呢?梦工厂CEO卡森伯格对此的回答十分坚定:“不会”。卡森伯格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梦工厂的电影不是来自数据,而是来自内心,在创作一部电影时,梦工厂更依赖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算法。《阿凡达》这十年之久的历时,大数据算得准上映时的情况吗?


  影视行业数据很大,挖掘却很小
  众多电影公司都看到了大数据解析对影视业的好处,甚至认为:谁领先使用大数据,似乎至少在电影营销领域就会走在前沿,竞争力会有所增强。于是都在试图解析大数据。
  但就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而言,大数据开发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爱奇艺每天产生庞大的日志文件,但由于受到IT技术、数字模型的限制,爱奇艺其实只挖掘了很小的一部分,并没有能力进行完全处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也坦率地说,万达院线积攒的观众数据库是一个矿藏,但现在还不具备能力运用,等待合适时机再挖掘。事实上,运用大数据的成本很高,技术要求也很高,必须有先进的云计算进行处理,降低成本才能普遍运用。

(责任编辑:李冬阳)
编辑推荐
==>> 互联网三巨头征战互联网金融 ==>> 【周排行】苏宁收购PPTV 教科书选文将付稿酬 ==>> 万家演出公司断奶倒闭 演出业大浪淘沙势在必行
投稿:wenhua@ce.cn

欢迎邮箱投稿! 亦可直接 联系我们

如何订阅?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中经网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添加朋友→搜号码: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