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演出公司断奶倒闭 演出业大浪淘沙势在必行

  自8月12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后,不仅各大卫视纷纷响应,停办“烧钱”晚会演出,许多节会庆典也纷纷瘦身,简化开闭幕式等,这些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受到群众的好评。与之相对,演艺娱乐业却因此受到较大冲击,有调查显示,受此影响,明星身价下跌20%,一些小型商演公司被迫提前“冬眠”,演出行业(不包括明星演唱会)已有超万家演出公司倒闭。中国经济网小编在此带领各位网友梳理一下节俭令影响下我国演艺市场的变化。        

  奢靡演出受到遏制 万家演出公司倒闭

  近日,一台斥资上千万元,邀请了国内某知名电视台组织,互动队伍高达4000人,表演方阵800人的晚会,在演出前一天被紧急叫停。知情人士透露,这样的演出晚会,耗资巨大,光盒饭一天就吃掉数十万元,筹备晚会的资金基本上都已经投入,紧急叫停后,主办方包括承办方的演出公司损失惨重。“本来敲定2000万元的费用,最终仅拿到1000万元,而所有投资、准备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数月来,一些以前依附于“三公消费”的演出公司要么缩减经费,要么停业,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闭。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晚会等演出行业极为分散,大到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晚会,小到一些乡镇举办的微型演出都会有不同的公司承办,此前该行业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市场是由政府包括国有企业埋单。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市场预计有数十万家演出公司,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下,该行业受冲击非常大,因为很难统计倒闭企业的数量,起码已有上万家企业倒闭或者停业。   

  多部委联合发文制止豪华铺张 提倡节俭办晚会

  自8月12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指出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通知还要求要加强对文艺晚会的监督检查,强调要营造节俭办晚会的良好气氛。

  各卫视回应节俭令 演出市场整体下降至少三成

  节俭令出台后,各有关单位纷纷响应。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一改惯例,在下午举办,不放烟花、不搞大型演出、不请明星大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布将取消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代之以16分钟的开场仪式和在剧院演出一台艺术节重点剧目;中国舞蹈家协会取消“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龙船调艺术节”、“中国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晚会演出;中国视协决定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表彰颁奖活动将以获奖者“送欢乐、下基层”慰问的方式取代颁奖晚会。

  更为一般观众所熟悉的是电视台播出的晚会。这其中,中央电视台的举动无疑最令人关注。央视负责人则表示,今年9月至12月将减少播出17项晚会类节目,占原计划50%左右;明年减少播出56项晚会类节目,占以往播出量的60%左右。各地方卫视也有明显举动:安徽卫视的“2013亚洲偶像盛典”压缩时长、延期播出,而且改掉“盛典”的主题;浙江卫视的改版5周年庆典停办;北京电视台取消重阳节晚会,中秋节改为“特别节目”。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文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等各大部委在内,近期合计将减少晚会和大型颁奖、庆祝活动等60余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和以前比,政府晚会少了近80%,演出市场已经整体下降至少三成。

  2010年各地办庆典一年曾超40亿 如今能省不少钱

  据统计,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机关共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8735个,开支经费约40.54亿元。

  那么节俭令下发后能省下多少钱?仅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就节约了5000多万。其官方网站显示,原计划的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需开支5881万元,取而代之的16分钟开场仪式总投资不足100万元。至于电视晚会,有专家曾算了一笔账:从元旦前后到元宵节,“上星”的晚会有40多台,一台晚会最低成本1000万元,总共成本达5亿元。今后,这类钱能省下不少。

  地方政府热衷办会 商业演出也受影响 演出市场畸形发展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各地对大型演出活动的热情?一位演出活动业观察人士表示,不少地方以促进当地旅游或文化等产业发展为理由,斥巨资举办晚会。而事实上,这些地区很多都是贫困落后区域,亟待将有限的财政投入到民生领域,却往往将数千万元财政费用投入到一场场对当地经济促进意义不大的晚会中去。一位长期负责晚会活动承办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出手大方,完全不按照市场规律出价。打个比方,某领导要求某个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参加,下面的人就会不惜代价将该明星请来。此外,还有很多演出公司凭借政府关系独揽当地每年的所有晚会、文艺演出活动,获利颇丰,一些正规的演出公司开出再好的条件也很难获得承办权。政府不计成本办晚会造成了明星出场费等演出行业成本居高不下,演出活动行业从本来依赖企业活动市场为主的模式转变成政府主导演出活动市场为主,而大量的地方政府演出活动造就了近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此外,一些旅游城市的旅游演出也受到节俭令的冲击,近期在一个关于旅游城市的调研发现,团队旅游下滑了近六成,主要是受到中央对“三公消费”的限制,这也进一步打击了当地旅游景点的演出市场。主营《印象·刘三姐》的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财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公司营收和净利仅达到去年全年数据的三分之一。陈少峰表示,《印象·刘三姐》业绩的下滑很可能与中央年初以来一系列限制“三公消费”、反腐倡廉等政策有关。

  晚会市场大洗牌 文化企业转战新阵地

  首先被洗牌的是大小明星。当下,港台一线明星出场费大约100万元,内地一线明星大约80万元到100万元,二线艺人50万元到70万元,久未露面的二三线歌手,报价也在三四十万元,国际知名歌星可达300万元至500万元。大型演出的急剧减少,导致他们收入减少是理所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转投影视行当。

  其次是演出商。全国每年举办的投资超过千万元的晚会超过千场,这些大型晚会中,绝大多数都有地方财政或者国有资产的影子,也不乏“公款追星”的地方领导。一台成本几百万元的晚会,演出的中间商伸手索要上千万元不稀奇,如今,演出商断了“财路”。

  灯光舞美服装化妆伴舞等行业目前也有人在想改弦更张的事。打造豪华场面,他们曾经是“主力军”,但现在赚钱没那么容易了。

  为了维持经营,很多演出公司纷纷转战新阵地。汉源文化总监郁建明就表示:“以前政府商演模式,风险最小也最赚钱。政府或知名国企牵头,招商冠名企业不用愁,经纪公司拿到的收入都很固定。但现在只能重新开拓疆土。上半年忙于开画廊、投资非遗文化领域等项目,没接一场演唱会和政府商演。文化传媒这块,值得尝试的其实不少。”

  文艺演出高票价,令普通市民难以招架。而举办票价相对便宜的主题音乐节,也渐渐成为了演艺经纪公司的加码重心。“受到场地座位局限因素较少,票价更为便宜,虽然总收入不及演唱会,但资金较少投入,尝试主题音乐节反响不错。今年上半年,组织的汽车主题音乐节,初步形成了较稳定的盈利模式,加大这块投入已列入明年公司发展的计划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公司总经理说。 

  结语:过度依赖政府催生出来的演出行业,有违文化客观规律,并非靠文化产品与服务取胜畸形的发展格局,扭曲了文化生产与服务。这种倒逼式的做法,让市场逐步恢复了理性。演出行业回归到文化市场内,自然会加剧现有竞争,在转型突围中激发出活力,带动文化创新,谋得生机。小编认为,不拼明星,晚会一样可以好看,各大卫视可以在晚会创意方面多下功夫,吸引观众。冯导的2014年春晚第一次节目审查已经举行,小编希望可以在今年的大年三十儿看到不拼大牌,更有创意,更贴近百姓生活的表演。 

(责任编辑:于小薇)
编辑推荐
==>> 文化传媒产业券商报告(20131021-20131027) ==>> 中国文娱企业50强中43%都是"影视娱乐" ==>> 东方明珠加码文化产业 上海自贸区提供平台支持
投稿:wenhua@ce.cn

欢迎邮箱投稿! 亦可直接 联系我们

如何订阅?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中经网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添加朋友→搜号码: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