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铁西南通道 奏响文旅融合强音

2025-09-18 12:48 来源:长江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青岛海铁西南通道 奏响文旅融合强音

2025年09月18日 12:48    来源:长江网   

2025年9月10日,随着载有240名邮轮旅客的Z316次列车从成都顺利抵达青岛北站,标志着青岛首条邮轮海铁联运西南通道正式打通。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内陆游客开辟了便捷的出海通道,更以“立体交通+邮轮服务”的深度融合,为青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交通与旅游协同创新的案例。

从“地理壁垒”到“立体网络”。长期以来,青岛邮轮母港受制于内陆客源拓展难题,尤其是西南地区游客因交通衔接不畅、出行成本高昂而对邮轮旅游望而却步。此次海铁联运西南通道的开通,精准破解了这一行业痛点。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与国铁济南局青岛站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通过提前2个月深入成都等西南地区旅行社调研,精准锁定旅客出行时间、人数规模等需求,创新推出“定制化运力保障+全链条联动服务”方案。

国铁济南局青岛站发挥铁路网络优势,在Z316次列车上专项加挂两节卧铺车厢,满足240人大型团队的批量出行需求;青岛北站开设“邮轮旅客专用通道”,提供专人引导、专位泊车等服务,实现“火车—大巴—邮轮”无缝衔接。这种“门到门”的一站式服务,将传统需多次换乘的复杂行程压缩为“一票直达”,大幅降低游客时间与经济成本,为内陆游客打开了“经济舒适、便捷高效”的出海新通道。

从“单一服务”到“全链生态”。海铁联运西南通道的突破,不仅在于交通方式的物理连接,更在于服务链条的化学融合。青岛站与青岛客运段联合推出定制团餐服务,覆盖购票、进出站、旅途餐饮等全环节,构建起“交通+旅游+消费”的一站式服务生态。例如,游客在火车上即可预订邮轮母港周边的酒店、景区门票,甚至提前体验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原浆啤酒、台东夜市的特色小吃,实现“行前预热—行中体验—行后回味”的全周期服务闭环。

这种创新模式直击邮轮市场同质化竞争的痛点。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邮轮市场虽保持增长,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特色化成为破局关键。青岛通过海铁联运将西南内陆客源与海洋旅游资源深度绑定,不仅为邮轮母港注入稳定客流,更以“火车+邮轮”的复合体验打造高端化、特色化文旅产品。例如,此次首航游客将开启“5天4晚日韩出境游”,途中可参观青岛奥帆中心、崂山风景区等标志性景点,感受“山海城湾”的独特魅力。

从“区域通道”到“战略支点”。海铁联运西南通道的开通,是青岛落实“引客入鲁”战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从区域协同视角看,这一模式强化了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与内陆地区的联动:对西南地区而言,青岛成为便捷的出海门户,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流通;对青岛而言,内陆客源的拓展助力邮轮母港构建“辐射西南、连接内陆”的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其在全国邮轮市场的竞争力。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为青岛建设国际领先的邮轮文旅港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双方计划将合作模式常态化运营,并逐步向西北、华中、华南等省份拓展,形成覆盖全国的内陆客源输送体系。同时,青岛正加快推进邮轮母港周边旅游码头扩容、海上巴士“一票通城”等基础设施升级,为海上旅游产品体系扩展提供承载支撑。例如,灵山岛陆岛交通码头的试运营,年设计客运量达65万人次,为海岛游航线的开拓奠定基础;国家5A级景区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将上新潜水项目,进一步丰富“一程多站式”近海游船体验。

交通与旅游的“化学反应”。青岛海铁联运西南通道的实践,为全国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三重启示:其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服务是关键。从前期调研锁定旅客需求,到定制化运力保障、全链条服务设计,青岛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游客为中心”的精准供给。其二,跨行业协同是突破壁垒的核心。铁路与港口的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交通领域的“孤岛效应”,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其三,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需双轮并行。

当240名西南游客从成都出发,跨越2000公里抵达青岛邮轮母港,他们开启的不仅是一次日韩出境游,更是一场关于交通与旅游融合的“实验”。青岛以“火车+邮轮”的创新模式,证明了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升级与战略协同,完全能够破解内陆客源拓展难题,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朱贺、施维翔)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