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城历史街区的价值
通过对历史街区沿革和特点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历史街区是漳州城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首先,历史街区内居住与商业功能的完美结合,民居与周边各类建筑的和谐共存,以及街道、巷道、院落所形成的结构组合体系等,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是名城的精华所在和闽南传统街区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
其次,历史街区内的文保单位和街巷以及民居别墅、园林宅第、商号作坊等历史遗存,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原生态的生活、经商方式,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是研究闽南建筑史、闽台文化交流史、漳州城市发展史、漳州商业发展史、闽南护法运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街区内的闽南传统民居以“大厝”“五脚距(骑楼)”“竹篙厝”“南洋风”“油标砖”“燕尾脊”等为典型代表,并且涵盖了衙门官署、寺观教堂、宗祠家庙、牌坊亭幢、书院戏台、码头坝渠、桥梁水井、商号作坊、园林宅第等几乎所有历史建筑的类型,具有独特的建筑学价值。通过对漳州传统建筑中的河洛渊源和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与台湾传统建筑之间传承关系的研究,可以在建筑学上充分体现漳州的侨乡、台胞祖籍地的性质。
优美端庄的石牌坊是漳州历史街区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其重要的景观元素,这个特点即使在同属闽南地区、同属“红砖文化区”的泉州也不具备,具有独特的比较学价值。漳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漳州重文,泉州重商。
最后,历史街区内繁荣的商业氛围、浓厚的文化底蕴、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是漳州古城“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体现,并且其情感价值、艺术价值、旅游发展价值日益彰显。
漳州城历史街区的整治保护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起,漳州的城市发展和建设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期,对历史街区建设性破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配合《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和《漳州市名城保护规划及三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的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将历史街区的整治保护工作提到重要的地位。
在国务院和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忱鼓励和漳州市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之下,自2001年始,漳州市抛弃了“拆旧建新”(如南昌路上的“水仙花园”)和“拆旧建假”(如新华西路上的“百年老街”)的旧城改造模式,遵循“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名城保护原则,按照“点、线、面逐步深入”的先后顺序、“由易入繁”地实施了三个阶段的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程:漳州市区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街立面整治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埕片、文庙片)维修整治工程。
整治保护工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街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前者在不同街区是共性的:用青石板重新铺设了路面;改造了雨水管,增设了排污管,电力、电信、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等管线一同埋地敷设;违法搭建建筑的拆迁;增加绿地和休闲空地;打通外围环路,增设停车场,改善交通条件等等。后者则根据工程所在历史街区的不同特点,围绕其独特的价值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整治保护:香港路以木板外墙面、胭脂砖砖柱、“五脚距”(骑楼)式“竹篙厝”等闽南传统居住商业街的特征,围绕“三世宰贰、两京扬历”坊和“尚书、探花”坊这两个国家级文保单位为景观风貌控制重点,突出其传统商业与居住的和谐统一的特点进行整治保护;台湾路西段拥有“金葫芦齿科医院”“天益寿”药店等众多特色老字号商铺的特点,整治工程围绕非骑楼式竹篙厝的建筑型制、胭脂砖为主的外墙面、立面上西洋古典窗拱与柱式的精彩结合等中西合璧“南洋风”建筑风格,立足于反映外来建筑文化对侨乡漳州的深远影响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轨迹;府埕片中的“府埕”历史上乃古城政治中心,经陈炯明主政时的改造,成为欧式外拱廊、经营百货和药材的“博通公司”和“采蘩药局”,现在则是手抓面、干拌面、卤面、豆花粉丝、锅边糊、蚵仔煎等漳州传统小吃荟萃之地和传统重大节庆时的“闹热”场所;府埕东侧芳华横路街区内则是“徐氏家庙”“罗厝”等传统“大厝”集中的地方,可谓闹中取静;文庙片中的漳州府文庙是名城漳州的标志性建筑,其西侧西桥小学原是“府学”旧址,文化底蕴丰厚;始兴南路是闽南护法时期拆古城墙的石料铺砌而成,是现存唯一的百年石板路。府埕片、文庙片整治工程围绕着“府埕”“大厝”、古石板路、文庙、府学等人文地标的整治保护,挖掘隐藏其中的居住、教育、商业等传统组团模式,体现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意义。
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漳州市经整治的历史街区已初具规模,并且整治保护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4年9月1日漳州市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并于2005年4月10日由UNESCO亚太地区文化参赞理查德·英格哈特亲临漳州颁奖。这是漳州市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前漳州的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它也承受着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名城保护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对名城保护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在认识研究历史街区特点、充分把握其价值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历史街区整治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漳州城的历史街区将会更完美地保护起来,永续存在,使漳州人的回忆和故事拥有鲜活的载体,也使漳州人的城市、街区和建筑拥有可触摸的历史。
(责任编辑: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