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展示]福建漳州:海滨邹鲁 九街十三巷(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入围展示]福建漳州:海滨邹鲁 九街十三巷(图)

2010年04月20日 15: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修缮历史街区 再现唐宋风貌

  福建漳州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筑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已有近千年历史。它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古城区约0.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万人。

  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包含两座明清石牌坊及漳州文庙等两处国家级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台湾路与香港路是以前店后坊建筑为主的传统商业街,但其建筑风格迥异。香港路为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而台湾路则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非骑楼式,其代表建筑天益寿药店、万圆钱庄、新生布行等老字号商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街区内的始兴北路是闻名漳州各县的“府埕”,原为1919年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所建的迎宾旅馆,现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芳华北路则集中体现了漳州传统的二层住宅形式,双坡红瓦屋面、木墙板、木廊檐带内天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店铺经营模式、小吃制作手艺等都是这一历史街区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街区的特色所在。

  自2001年始,在福建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市、区各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由漳州市城乡规划局主持,先后实施了“漳州市区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街立面整治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埕片、文庙片)维修整治工程”,现已基本竣工。整治工程梳理了原有的街巷结构,铺砌了青石板路面,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街区的历史风貌;针对薄弱的基础设施,整治工程改造了自来水、消防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工程管网,并实现地下敷设;工程还增设了休憩庭院、绿地小园林、停车场、公厕等城市设施。工程累计投入保护资金超过3592万元,经整治的街区达4.386公顷,包括800米的街道和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彻底改善了街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极大提升了街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修缮工程

香港路街景

  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工程是此次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重点工程之一,于2001年12月拉开帷幕,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该工程也是漳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

  上世纪末,漳州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认真规划。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又委托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门就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做了详细规划设计。漳州市政府于2001年2月1日召开市长办公会,听取了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对香港路规划整治方案进行研究,当即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委、规划局、文化局、芗城区政府等单位为成员的整治领导小组,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11月9日,市政府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陈炎生又召集有关部门就修缮工程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2001年12月1日,随着市政府通告的发出,修缮工作正式开始。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